把这些建筑写出来不难,难得一是顺序,是按年代还是主要性呢?二是百人百态,总会有不同的意见存在,很难平衡,我只能斗胆按自己的意见来,请大家多担待。
团里的这些代表建筑险些都集中在团部,当然了,对我们而言,这个团部是新团部,团史我看得粗略没见到新老团部交替的详细韶光。
第一,新团部团机关
团部办公大楼无疑是排在首位的,那栋三层半的大楼在所有二十九团连队职工心里的地位是独一无二的,这个地位的形成毋用我多言,我也不足格去评论。而这种进入大型政务办公场所后内心每次涌动的肃穆和谨严感总让我不由自主回忆起初次进入这个办公大楼的体验。
第二,大阛阓
我以是把它排第二把交椅,该当是它是我在团里进过的第一个楼房。如今怎么都想不起在它楼顶上有没有竖招牌了,那种初进“大不雅观园”的惶恐生理颠簸,是我往后很长一段韶光里每次去富丽堂皇的大型商业场所时都熟习的觉得。
第三,露天电影院
第三个便是团部的露天电影院。它我记得清楚,在屋顶有着大大的这五个字,还带霓虹灯。在它里面,我看过了无数场电影,险些每次都能体验语文教材上的人头涌动、摩肩擦踵、车水马龙的感想熏染。我迄今为止唯一参加过的公审大会便是在这里。
第四,二十九团中学传授教化大楼
这个曾经与团部办公大楼同样拉风的建筑是我在团里爬过的第二栋楼,也是除了家之外待过最永劫光的建筑。关于这栋楼,这座在团场涌现过就被所有在它里面教室读过书的学生所念念不忘的楼房,它存在的意义完备超出了实物的代价。
第五,菁菁幼儿园
由于它是团里为数不多建成后没进去过只能在表面欣赏的建筑物。而我在团场最长间隔的地下探险便是在它在建期间的一次供暖管道坑中的探险:我居然从它某座屋子地面的坑道盖板开始一起进了团部大院,如今想想真是梦幻。那次充分体验了鼹鼠的故事里的情节,只是记不清交往返回时在狭窄阴郁中伯仲并用时的激情与忐忑了。
第六,春秋戏院
人生的第一次约会,第一场立体电影,第一次登上舞台,第一次见到电视中才能看到的明星……这座启用后听说前辈程度在当时全体新疆都排的上号的建筑,记录了太多的青春期故事,以至于都已经淡忘了在无数次真假影讯中,末了一次在小窗口买票不雅观影的日子是何时!
第七,粮仓
粮仓是属于加工厂的,这四个大“胖子”太能干了,远远就涌如今人们的眼中。和它们比较,夹在汽车连和中学之间的它那两个还是三个兄弟就彷佛不起眼多了。那几个兄弟我比较熟习,毕竟有太多机会不雅观摩了,我还在初中时专门去拜访过,如今却记不清它们之间和它们兄弟之间的差异是什么了。大概当时知道,只是过去这些年了,团里许多事情都遗忘得差不多了,哪里还能顾上这些细节呢?
第八,水塔
水塔,曾经是廿九团的第一高建筑。我有幸在高中毕业那年暑假在同学的光环下登塔,体验了一览众山小的觉得,可惜那时摄影还属于少数人的特长,未能留下在塔顶俯视的四方团场画面,更没留下我们几个天人合一的身影。
第九,电视塔
我认为该当是夹在团部办公大楼和干部楼夹角处的电视塔。它一涌现就以绝对的高度成为廿九团的制高点,以至于夜晚时我们远在20连的大人孩子都以创造它塔顶闪烁的旗子暗记灯为一大乐趣。我很自满,我该当是廿九团里为数不多曾站在塔顶瞭望团场大地的人。如今想想,它的利用实在没几年,团里有了闭路电视线路后,它就和团里各家的最高物(电视杆)一样成了摆设。不过它存在的韶光更长,如今依旧在那里悄悄守望团场,反正各家的电视杆是早就消逝了。
第十,入团大路口的钢制孔雀
现在都记不清它是一个单独造型还是配套有拱门了,它该当是我在团里第一个亲眼瞥见的大型艺术作品。它安装时我就在现场,听说是第二次安装,从很远的地方调来的大型起重机才安设成功,第一次听说是起重机太小没吊起来,我才有了现场不雅观摩的机会。往后的许多年里进出团场都要从它身边(脚下?)经由,却忘了是哪一年就溘然没有了,彷佛还瞥见过路口不远处它歪倒的身影,逐步变成残骸而终极无影无踪了。
老团部在我这批二十九团子弟里有些神秘,除了这个老阛阓,其他作为团部的办公印记彷佛都不存在了,但这一片密集的连队分布和新团部类似,能看出昔日的繁荣,尤其是老阛阓边上的老银行、老新华书店(有没有老邮局?)存在,更是无声地证明。(转自:老潘有话说&吾瓦影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