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不雅观新闻 张斌

从万夫莫开的剑门关到古柏森森的武侯祠,从雄踞一方的昭化古城再到巧夺天工的千佛崖石窟、云岩寺……建筑,是蜀道文化遗存的主要组成部分。
8月23日起,成都武侯祠博物馆联合西南交通大学天下遗产国际研究中央,以蜀道上的古建筑为主题,原创推出“三国匠造所之巍然栋梁”亲子社教活动。

传统讲授案建筑设计 施工工艺

王钊在武侯祠文物区为亲子家庭讲解祠庙建筑。

首场社教活动,由四川大学副教授王钊带领不雅观众走进古柏森森的武侯祠,领略祠庙建筑之美。

活动中,王钊带领20组亲子家庭走进武侯祠。
从汉昭烈殿到诸葛亮殿,自文物区至西区,王钊实地先容大家认识抬梁式、穿斗式两大中国传统木建筑构造,细致讲解了川派古建的灵巧多变,以及官式古建的庄严肃穆。

王钊先容,武侯祠的古建筑是西南古建的范例代表。
虽然整体采取了明清期间北方官式建筑的风格,有南北直通的中轴线,但与北方范例的官式建筑又有所差异。
“四川工匠常在固定瓦片的钉子上面,加以自己的巧思与装饰,比如诸葛亮祠堂屋顶上的装饰构件是一组人物形象,这在别处很少见。
“该装饰构件中堆为火焰宝珠、二龙戏珠,腰花饰弥勒佛像。
搭配单檐歇山式顶,飞檐翘角,装饰性很强。

分歧凡响的还有“斗拱”构造,王钊先容,四川地区的许多房屋立柱与横梁之间,用的是更加简便易行的“撑拱”。
即,上端支托在屋檐的挑檐檩下,下端支撑在立柱上,一些形状粗壮、精雕细琢的撑拱,被形象地叫做“牛腿”。

参不雅观讲解结束后,王钊带领亲子家庭现场制作武侯祠过厅古建筑木模型。
参照古建筑营造工序,孩子们将台明、柱梁、卷棚顶等积木零件逐一拼接搭建,组装成一个个“武侯祠过厅”建筑模型。
在动手实操过程中,加深了对祠庙建筑的理解。
王钊表示,希望通过这次讲解及操作,让更多人领略到四川古建筑之美,“看古建筑我们不只去山西、去故宫,也要理解自己家门口的古建筑。

亲子家庭现场组装“武侯祠过厅”建筑模型。

“三国匠造所之巍然栋梁”亲子社教活动第二场将于8月26日开展。

(图片由成都武侯祠博物馆供应)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缺点或者陵犯您的合法权柄,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