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从重庆科技学院毕业后,徐海涛先后在深圳清华苑建筑设计院、南京军区建筑设计院任暖通设计工程师。2016年11月,他的父亲突发脑出血住院,母亲原来身体就不好,为了照顾父母,他放弃大城市的事情与生活,回到家乡接手了父亲打理的小养猪场。“理解了目前的发展情形和前景后,我以为必须走规模化养殖的道路,这样才能把养猪场做大做强。”说干就干,他于2017年投资了40多万元,成立了来安县海涛家庭农场,先后从陕西、合肥、淮安等地聘请专业养殖职员来农场任技能场长,自己跟在后面一点一滴地学。有了技能,猪种也很主要,他在湖南国家级核心育种场引进优秀种猪,为了节约本钱,他采纳农场自繁自养的办法进行养殖,每个环节都亲力亲为,很快就成为了养猪的里手里手。更难能名贵的是,他不着眼于面前的利益,而是从保护环境的角度出发,采纳种养结合的办法,投资20多万元为猪场安装了自动水位掌握器,实施雨污分流,增设立页增氧污水处理系统,做到零排放零污染。此外,他还出资4万多元建立了一个600平方米的堆粪场和2个蔬菜大棚,猪场产生的粪便,供蔬菜栽种用,多余的就对外出售。经由一年的努力,不仅保护了环境,还取得了50多万元的额外收入。
“无论什么时候,人不能只顾着自己,要想着大家。”创业路上,他没有忘却乡里乡亲,更主动担起了助力脱贫攻坚的社会任务。为此,他的农场一贯为周边有需求的养殖户供应优质苗猪、种猪,帮助他们进行猪场疾病防治、人工配种,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养殖效率和养猪利润,农场也一贯招收穷苦户务工,增加他们的家庭收入。“我自己家种的有地,只要一闲下来,我就去农场打散工,帮忙逮个猪,铲铲粪,一天有个100元的收入,一年下来也能挣个三四千元。”穷苦户张怀银很是感激。目前已有10余名穷苦户先后在农场务工,农场也将一贯为他们供应就业机会。
创业没有一帆风顺,2018年的雪灾和2019年的非洲猪瘟给徐海涛的农场带来了不小的打击,但每一次他都妥善处理、连续发力。“虽然农场这两年有一些丢失,但是我不害怕,更何况还有政府和社会的帮助,相信不出意外今年年底丢失就能全部补回来。”徐海涛说。
原来,在徐海涛创业初期,该县农业屯子局就给他报告了20万元的改建资金,干系技能职员也常常上门辅导。去年,政府部门又通过发放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处理补助的办法,对付农场在环保方面的投入补助了23万元,共青团委还推举他去合肥参加大学生创业培训,帮助他开阔眼界,增长履历。接下来,半塔镇政府将加强与团委、金融机构、畜牧兽医等部门联系,积极争取青年创业优惠政策、信贷资金、养殖技能等方面支持,切实帮助他走出困境,实现持续发展。
如今,海涛家庭农场总面积已从原来的6000平方米扩大到15000平方米,成为养殖设备配套完好、环保设备配备到位的标准化畜生育殖家庭农场,现有能繁母猪100余头,乳猪200余头,育肥大猪600余头,今年估量收入在100万元。“我准备连续扩大规模,争取一年后存栏母猪能达到200头,把农场打造成大学生返乡创业示范基地,带动广大农人走上致富的‘快车道’!”徐海涛看着倾注了自己无限心血的农场,满怀信心地憧憬着。
戴义敏 本网吕静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