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办在《关于加快发展流利促进商业消费的见地》中也指出:鼓励经营困难的传统百货店、大型运动场馆、老旧工业厂区等改造为商业综合体、消费体验中央、健身休闲娱乐中央等多功能、综合性新型消费载体。
那么,在国内外老旧工业区、厂房改造上有哪些成功模式值得借鉴,叮梆精选了8个案例,从不同角度看老旧厂房改造的多元可能。
01
哥本哈根CopenHill垃圾点火厂
城市绿色体育公园
秉承着“享乐主义范畴内的可持续性”设计理念,占地41000平方米的哥本哈根CopenHill(也被称作Amager Bakke)垃圾发电厂被打造为城市绿色体育公园。项目内是垃圾点火发电厂,处理当地居民 400,000 吨的垃圾,为 15 万住户供应电力和集中供暖。
屋顶根据“丹麦人热爱滑雪,但这里阵势平坦、多雪却没有山”的情形,打造了一个400m 的屋顶滑雪场,此外还包含一个适宜溜达的公园以及咖啡店、酒吧、健身房等。
立面则打造了一个高 85m、宽 10m 的天下最高的人工攀岩墙,为当地居民带来最放松的嬉戏体验。此外,屋顶还是城市内最高的不雅观景平台,可一览全体城市的风景。
CopenHill 的涌现冲破垃圾点火厂仅仅作为工业区的根本举动步伐存在的固有认知,也表明了“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不仅该当对环境友好,而且要让市民的生活更加丰富和快乐”。
02
芝加哥“鱼菜共生”垂直农场
垂直农场+商场
美国芝加哥南区一座肉品处理工厂,因不敌时期的潮流黯然落幕后,被开拓商改建成为了“鱼菜共生”都邑垂直农场,平日是供应康健有机食材的园地,而在假日,它又摇身变为与周遭居民分享、同乐的农夫商场。
将工厂改造为“鱼菜共生”都邑垂直农场,开拓商是希望透过都邑垂直农场的生产模式,缩短各大城市内的食品里程,并藉由供应价格亲民的有机食材、食品,让都邑人吃得更康健。
工厂内部建立了一套非常大型的“鱼菜共生”系统,用于养鱼、虾和栽种各种农作物,周边的许多空地,被充分利用开拓成一块块的小菜地,种上了各种各样的蔬菜。周末这里则开放给周边群众摆摊售卖自己的小商品,吸引顾客的光顾。
此外,在占地约2600坪的厂房空间内,除了鱼菜共生系统外,还引入了14间诸如烘焙坊、啤酒酿酒厂、制茶工坊等精细手工食品业者进驻。内部各业者所产生的“废弃物”中,高达90%都能够再次投入循环利用。这些商家在体验了家当之间的资源循环与共享后,更加认同彼此的代价,乃至一起“组队”进行发卖、面对市场。
03
韩国文来洞艺术创造村落
艺术街区
在政策推动与家当自发左右开弓,韩国文来洞从逐渐衰败的铁匠工厂聚拢地,变身为艺术家的聚拢地。
早在2002年,韩国在首尔仁寺洞第一次履行了文化区政策,以通过减免税收以及分外贷款和楼面面积比率的安排促进当地文化企业和举动步伐的经济活力。作为政策受益者,文来洞以低廉的租金吸引了一些艺术家来此首创艺术创作室,并因创作生动、个性独特的艺术作品得到社会关注,逐渐吸引了天下各地的艺术家们前来。
项目保留着旧工厂的面貌,旧工厂与艺术相生共存的地带,锈迹斑斑的铁桶被艺术家的巧手变成五颜六色的作品,黑漆漆的胡同被涂上鲜艳、生动的壁画,成为了游客和浩瀚拍照爱好者纷纭前来的艺术街。
这里搜集大大小小的绘画、舞蹈、拍照事情室60多家,吸引了150多名艺术家,各种展览和演出更是家常便饭,连破旧的小餐馆招牌也是一幅艺术品。隐蔽在街道角落的事情室大部分向游客开放,游客可以和艺术家进行面对面地互换,并亲自参与到艺术品创造过程中。
04
西安量子晨
极致娱乐体验街区
西安太阳锅巴厂曾为生产圆珠笔及宝石轴承的国有企业,1986年转行生产食品,家喻户晓的太阳锅巴和阿喷鼻香婆牛肉酱,承载着许多西安人儿时的味觉回顾。伴随城市家当升级,厂区整体迁居,空置的锅巴厂原址被重新定义和改造。
综合评估厂区建筑后,保留了具备厂房特色且知足安全条件的楼体,对其进行构造加固、功能置入、空间整理,新旧领悟,将家当和娱乐有机领悟,打造出以电竞+电音双核驱动的极致娱乐体验街区。
西安量子晨拥有超4000m²的VSPN电竞中央,目前已成为PEL和平精英官方职业联赛大同盟俱乐部基地。与海内顶级电音品牌PLAY HOUSE的深度互助,打造召盘级浸入式视听不雅观感,无与伦比的震荡电音视听画面。以电竞+电音作为双核驱动力的西安量子晨,每年带来超过百场顶级电竞赛事,极大开拓了西安电竞市场。
此外,星球工厂Live House、K-GUAN KTV及精酿啤酒超市等品牌,知足了热爱不才班后开启生活下半场的年轻客群的需求;不打烊的人气餐饮,也可以在深夜抚慰食客;而SEESEE SPACE通过对老旧建筑的改造,形成了灵巧多变的艺术空间,丰富的展陈活动更将凸显艺术气息;滑板公园和耐斯街区潮流街舞则诠释了新潮时尚和动感,让喜好街头潮流文化的年轻群体在此集聚、互换,带来文化上的赋能。
05
南京江广创艺工场
艺培综合体
江广创艺工场由江宁广播电视台牵头联合清华大学经管EMBA江苏校友会等社会成本共同投资开拓,将原已被闲置且破败不堪的老机器厂,改造为一个以“少儿培训”为紧张业态,辅以商业配套举动步伐、总部办公等其他业态的规模化、集约化、多元化的“5.0”式文化家当园区。
老厂房在保留其原有风貌的根本上融入当代的技能、功能和诉求,针对0—16岁青少年,集聚艺术培训、益智培训、运动健身培训等丰富的少儿培训种类,同时还拥有电影院、咖啡馆、书吧等多种商业配套举动步伐,为陪同家长供应消磨韶光的做事。
此外,在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江广创艺工场精心打造了江宁区文化家当校地领悟孵化基地,为小微企业、初创企业供应一体化联合办公的场所,并且为他们供应低本钱、便利化、全要素的企业做事,包括办公做事、人事管理做事、政府政策咨询做事等。至今项目引入了40多家培训机构和商业品牌。
园区在色彩设计,材质选用上同样遵照着保留为主,改造为辅的原则,红砖,青砖以及保留的斑驳原始墙面材质形成园区色彩的主基调,形成浓郁的老厂房的工业气息,再配以玻璃、金属网、钢板等当代材料加以点缀,简约而富有特色。
06
深圳南头古城IF工厂
创意办公+社走运动
“if工厂”前身是深圳南头古城城中村落内的一座服装工厂,随着古城的改造而进行空间再利用,升级为一座“创意工厂”,用于万科城市研究院的办公空间和其他创意办公租赁。除了办公功能外,工厂还兼具部分餐饮、零售功能。
改造的核心是曲折贯穿建筑构造的一条公共楼梯,人们在楼梯内穿行时,既可以看到室内的活动,也可以通过楼梯到达屋顶的景不雅观晒台,屋顶以竹林为墙,编排出多样的活动和休憩空间,为原来相对拥塞的城中村落供应了快乐的社交和休闲空间。
以创意为核心锚点的if工厂,吸引了广告、平面、新媒体、戏剧、影像、记录、音乐等多元领域的商户和机构入驻,供应了丰富的休闲娱乐体验。
项目的改造展现出了废旧厂房转型的多元可能性,从业态来说,改造后的厂房成为南头古城内最大规模的办公和创意家当区,是南头古城形成经济自循环的主要一环,使南头古城差异于平常景区,不再仅靠游客消费来维系生命周期。
07
深圳十亩地
都邑青年潮玩聚拢地
“十亩地”位于位于深圳福田CBD车公庙核心段,曾经还只是一片破旧厂房,2015年摇身一变,成为深圳年轻人狂欢的不夜城,至今仍是深圳网红潮人打卡地、超级跑车聚拢地、年轻人聚会首选地,同时也孵化了浩瀚餐饮品牌,如野萃山、813、禄婶鸡煲、同仁四季等,并带领孵化的品牌走向全国。
为了在外不雅观和科技感上迎合车公庙商业中央的形象,十亩地在建筑上采取多个盒子拼接的创意艺术形式,并看重打造夜晚的灯光效果,利用当代科技打造以客户和商业空间互动为主的意见意义体验感。
全开放式内外摆位,让经营面积数倍提升。所有商家均可利用园区表面积和室内走廊面积实现内外双摆位,除了营造出更加清闲和惬意的氛围外,更可直接提升商家内外最大昭示性和经营面积。
商业将深圳主流特色餐饮集中在一起,同时重点打造缤纷夜生活。白领们不管是午休还是晚上,都可以在这里享受到佳构下午茶和咖啡糕点,还有南北特色美食和异国风情餐饮,每当夜幕降临,蹦迪的繁盛热闹繁荣,跑车的轰鸣,灯红酒绿下则是荷尔蒙的碰撞。
08
上海上生新所
园区-街区-社区三合一
上生新所由孙科别墅、哥伦比亚村落庄俱乐部、海军俱乐部3处历史建筑、11栋贯穿新中国发展的工业改造建筑、4栋风格光鲜的当代建筑组成,1951年起,地块被征用作上海生物制药研究所(上生所)办公地点,2016年进行更新改造。
项目从空间、文化、内容三个维度进行升级,对历史建筑进行最小干预的修缮,保留历史面貌,对付非保护类建筑并不拆除重修,保留建筑自身特色,结合新功能对局部进行空间、材料的改变,在历史环境中创造与当代符合的新空间。
考虑到项目和周边老旧小区的联系,新所对空间定位原则为开放·共享,将两边通道打开,把空间开放给周边的居民,并增加了小片绿地、商业配套、休闲广场等新功能,通过与周边的生活空间连通,形成强互动性。
在业态定位上,引入金融、文化和多媒体等行业企业,全方位涵盖事情、娱乐、生活和文化需求。也将项目从原有单生平产研发功能转变为公共开放的公园、商业活动、办公家当,以及文体空间于一体的,符合市民生活需求的“7X24小时开放街区”。
从上述案例中,我们能看到老旧工厂的改造,已经不仅仅拘泥于纯艺术、创意家当,更多的是注入了商业的元素,与购物、餐饮、娱乐等商业相融相生,极大丰富了改造项目的城市功能,也首创出了新的生活理念。此外,看重空间及业态与社区的连接关系正被多数厂区改造考虑在内,我们认为这也是未来厂区改造的一大趋势。
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仅用于行业互换,不作商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