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葳浙江城建园林设计院有限公司光环境所所长
丁培植西安同不雅观照明科技有限公司设计总监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罗马帝国广场照明改造工程
照明设计:Vittorio Storaro(意大利),Francesca Storaro(意大利)
灯具供应商:ERCO
项目位置:意大利罗马
项目面积:2,000平方米
拍照:Blickle(德国)
项目概况
2015年4月21日,罗马帝国广场的照明改造工程正式公开对公众年夜众展示,这一天也是罗马建城2768周年生日。该项目是由著名电影拍照师、奥斯卡最佳拍照奖得主Vittorio Storaro与他的女儿,意大利灯光设计师Francesca Storaro共同完成,由ERCO欧科供应照明工具。
罗马古代的帝国广场是意大利都城一个著名的考古遗址,是“永恒之城”中最宝贵的文物,有着丰富的文物宝藏,代表着过去的光彩和这个古老城市的辉煌。全体项目包括古罗马三任帝王奥古斯都、涅尔瓦、图拉真分别建立的一共三座广场。三个广场形态互异——奥古斯都广场呈径向分布,涅尔瓦广场是轴向的,图拉真广场则是离心式的。灯光设计旨在遵照并突出它们各自的特色,用3,000K的暖白光照亮建筑的细节部分,其他区域则采取4,000K的自然白光作为物体和背景的比拟。三个广场的照明重点也各有不同,比如,奥古斯都广场的暖白光重点打在马尔斯神庙上,涅尔瓦广场的焦点集中在密涅瓦庙的廊柱和基座构造上,而图拉真凯旋柱和乌尔比亚巴西利卡(Basilica Ulpia)则是图拉真广场的重点照明工具。
对付太阳的崇仰(神性)和对和安然定的追求(人性)是三代帝国不变的主旋律,为了达到二者的平衡,设计师在每个广场的中央周围支配了类似月光的场景氛围,象征着玉轮与太阳、人性与神性的和谐共生。
这次照明改造引入了新的技能观点和照明设计,设计师的照明理念是“用光来讲述故事”。出于可持续发展投资的考虑,该项目选用了最新和最节能的LED灯具。灯具哀求拥有灵巧而准确的光分布,结合可改换的透镜,在大范围的光分布下也能区分不同的区域和场景,实现叙事性照明项目的高标准哀求。
编者按
拥有两千七百多年历史的罗马被誉为环球最大的“露天历史博物馆”,大量宝贵的建筑遗址代表了古罗马艺术的最高造诣,比如声名遐迩的古罗马斗兽场。
最开始的罗马建筑艺术来源于希腊,旨在为神庙增色的希腊建筑技艺被更看重实用和现实享乐的罗马人运用在为人做事的大型公共建筑上,包括宏伟的竞技场、规模浩大的道路、水道、广场、公共浴室……这些在历史年夜水中留存下来的古建筑遗址,已然与当代城市融为一体。对付本地公民来说,它们既是高大上的城市地标,也是可以触及的生活日常。既然要与当代生活同步,那么黑夜里,它们该当若何呈现?若何保护?
:罗马帝国广场照明改造工程给您的觉得如何?哪个地方最让您印象深刻?
何斌:非常干净的画面和电影画面般的情景,每一幅场景都有竹苞松茂的画面。奥古斯都广场在这方面尤为突出,仿佛将我们带入奥古斯都时期的空间里。
沈葳:全体广场给人觉得比较素雅,光色舒适宜人,强弱主次分明。印象较深刻的是图拉真的凯旋柱,现场比较震荡。
丁培植:罗马帝国广场照明改造工程给人觉得还是很震荡的,通过灯光能够体会到设计师的“用光来讲述故事”的照明设计理念,能够感想熏染到罗马帝国三代帝王曾经的辉煌,神庙的庄严伟大。印象最深刻的是图拉真广场的凯旋柱,灯光完美地将一幅幅画卷活灵巧现地展现在人们面前。
:一样平常而言,古建筑、历史遗址等一类建筑的照明手腕紧张有哪些?该案例紧张利用了哪些手腕?
何斌:对付古建筑/历史遗址等建筑,最基本和最主要的照明手腕便是泛光,适当合营局部照明进行点缀,掌握好整体和局部之间的亮度关系和色彩关系是项目是否成功的主要技能保障。这个项目的成功也离不开这个手腕。
沈葳:古建筑、历史遗址的照明设计以保护为切入点,照明手腕比较有局限性,紧张有整体泛光、局部投光等手段。该案例采取的也是这两种形式。
丁培植:古建筑类照明手腕和普通建筑照明手腕基本没有差异,关键看照明的载体;海内的秦汉期间建筑和明清期间建筑之间就有很大的差异性,宗教、皇家和民居的建筑风格又有很大的差异性。常用的照明手腕都是:泛光、投光、内透光、剪影、层叠、外投光以及建筑一体式等几种办法结合。罗马帝国广场照明改造工程紧张利用的是泛光照明、投光照明和地面打光的方法。
:为了达到保护的效果,此类项目在照明设计、灯具选择、灯具安装办法等方面有什么分外哀求?该案例在灯具利用上有什么特色?
何斌:这个项目在这几个方面做了充分的考虑和精心的设计,首先在照明设计方面,通过亮度和色温的搭配,表示空间的层次和建筑材质/色彩的多样性。在灯具选择方面采取的LED灯具为项目的可靠性和运营本钱的降落供应了根本条件。在灯具配光方面,我想ERCO方面一定供应了大量的支持,个中我想也离不开仔细繁芜的试灯环节。安装方面不仅要考虑对文物的保护成分,同时这个项目在防眩光方面做得非常好,基本上回避了眩光对视觉的影响,使得画面非常干净。由于现场我没去过,这仅仅从照片得到的感想熏染。
沈葳:由于是文物,以是在照明的设计上要突出文物建筑的历史感和沧桑感,在灯具的选择上只管即便选择体积小,光效高的灯具;灯具安装要暗藏,办法要方便,以不毁坏文物为条件,做到不突兀,与环境相融。
丁培植:古建筑照明项目在照明设计时要以历史遗迹的保护为第一位;灯具选择、灯具安装办法不能毁坏建筑为目标,同时还要考虑到灯光对历史遗迹的老化问题、电气的防火问题等等。
该案例利用的是天下顶级品牌ERCO的灯具,光源采取LED灯具。ERCO的灯具以控光精准而著称,最合理的控光才能达到最佳的照明效果,同时还能够抑制眩光、减少光污染。
:谈到保护,在灯光设计过程中,建筑类文物与博物馆文物的保护重点和保护方法有什么不同之处?
何斌:建筑类文物紧张是对构造的保护,博物馆文物紧张是考虑光对材质和色彩的破坏,比如红外光对纸质/绢质/棉质/木质等材质的炭化影响,紫外光对文物的色彩的损伤。但对付建筑类的文物有时也要考虑这些问题,只是掌握的程度不一样罢了。
沈葳:博物馆文物须要照明的衬托,但许多文物会产生光损问题,这在照明设计的时候,更要把稳灯具产生的照度、年曝光量、灯具的紫外线含量等技能指标,在选择上要精益求精。相对而言,建筑类的文物由于体量大,都在户外,就没有这么多讲究,但光损的问题是同样存在的。
丁培植:建筑类文物和博物馆文物的保护重点和保护方法有很大的不同,一个为室外历史遗迹一个为室内重点保护文物;建筑类文物照明设计要考虑的是对文物本身的毁坏以及紫外线老化的问题为主;博物馆文物照明设计就要繁芜的多,不仅要考虑照明灯具的老化征象,同时还要考虑到温度的变革、湿度变革等干系环境变革对文物的影响。
:这类历史遗址的灯光设计项目在海内彷佛并不多,反而其他古建筑类比较多,这两者有什么差异?
何斌:历史遗迹更讲究整体性的关系,最主要的要考虑场景营造,更需还原历史的画面和故事的情节,要像做一个舞台剧或电影画面,这也是这个项目选择一个电影拍照大师做设计的英明之处。
古建筑的照明设计除了在艺术性方面要做到还原和创新以外,紧张要考虑文物的保护/供电等诸方面的技能问题。
沈葳:实在既然是古建筑,解释年代比较久远,便是历史遗址。在照明设计上要突出建筑的形体,强调建筑的构造,表达建筑的意象。而中国的古建筑较多是仿古建筑,不是真正的历史遗迹,这就为照明设计师供应了更多的发挥空间。
丁培植:这和中国古代建筑的构造布局有很大关系,由于我国古代建筑多以木构造为主,根本多以夯土外加石材保护。因此历史遗址多以基台土墩为主,照明灯光无法表现效果;照明设计项目多以古建筑为主。
:在古建筑灯光设计上,中国设计师的设计理念、处理办法与国外设计师有什么不同?
何斌:我到以为没什么不同,大体上大家遵守的原则和利用的手腕基本相同,要说不同的话,紧张是项目的属性/构造/材质不太一样,其次中国的设计师在技能上不足严谨,再次没有太多的设计费和设计周期给到中国设计师,让中国设计师短缺足够的韶光和金钱去思考和研究。能用上像ERCO这样的专业灯具更是大家的奢望。
沈葳:由于地域文化的差异,在古建筑的照明设计上,也有不同的侧重点,中国设计师比较追求细部,对意境的把握比较看重,追求的是一种天然之趣,讲究“自然”的文化和风格,表示一种“天人合一”的东方文化精髓。而国外的设计师追求的是自由的、发散的、理性的、严谨的思维办法。但我以为不管是海内还是国外,无论是自由式、古典式,还是当代抽象式,在设计时都要表达古建筑深层的内涵。
丁培植:随着LED时期的发展,中国照明设计师和国外照明设计是的差距越来越小。设计理念的不同紧张表现在历史文化上,中国古代建筑办法和国外建筑办法有很大的不同,照明处理办法上也有很大的差异。海内古建筑多木构造,以灵秀为主、富有东方禅意;国外古建筑多以石材、雕刻为主,艺术表现较丰富。
:作为景点和地标,古建或历史遗址的灯光设计该当若何处理建筑与周边环境的关系?该案例是若何表现的?
何斌:作为景点和地标,古建和历史遗址作为城市文化的代表,要受到所有人重视和尊重,如何尊重?那便是为它点亮上色。这绝不是一个设计师能够决定的。这个项目我没去过现场,不知道是否受到当地人和政府的重视,如果是的话,我想每个设计师都知道怎么办。
沈葳:作为景点和地标,在照明设计的时候,要与周边的建筑和环境相折衷,就犹如写作,有一个“起承转合”的过程,才不显得突兀。在本项目中,也是有这样一个过程,周边的建筑先用泛光,淡淡地洗出其斑驳的历史感,断柱残垣,再加以投光灯加以强调,产生严谨的、紧凑的空间秩序,也因视点位置的变革,来产生韶光的推移,总体上还是比较符合这个项目的特点的。
丁培植:每个项目都要考虑照明主体以及周边环境,古建或历史遗址的灯光设计也一样,都须要重点突出主体。罗马帝国广场照明改造工程紧张采取的是光色和亮度来区分主体和周边环境,奥古斯都广场的马尔斯神庙、涅尔瓦广场的密涅瓦庙廊柱以及图拉真光彩的凯旋柱都是采取3,000K的暖白光来突出照明主体;周边环境采取4,000K色温的白光来陪衬主体,同时亮度也比主体低了一个档次。
:该案例的个中一位设计师是著名的电影拍照师,您若何看待这种跨界的互助?您自己在设计过程中是否也会借鉴和引入其他领域的某些元素?
何斌:跨界只是形式上的不同或者说是技能上的差异,设计的好坏紧张是教化和境界,未来的项目不能用跨界这么狭隘地定义,该当是多学科的集成,只是看谁来支持。实在艺术和技能乃至所有的学科终极归于一体,凝集成的是哲学、是精神?值得想象。
沈葳:所谓的跨界,源自英文的“Crossover”。我以为不同行业的跨界互助很好啊,未来是一个崭新的新天下,互联网时期被称为第五次信息技能革命,全新的出发点,全新的开始,全新的设计思路,来设计创造出不同凡响的产品体验。特殊是时尚品牌的跨界设计有很多成功的案例,让我们知道不能以原有的行业老例,已有的知识去看待问题、办理问题,它所凸显的是设计的融创精神。以是我自己在大的项目的设计过程中,比如南京老门东历史街区,就约请了干系的艺术家来加入,借鉴和引入了声光电等设计手段,也算是一种小小的跨界设计吧!
丁培植:首先这是一个很成功的跨界互助案例,实在每一个好的项目都须要很多人、很多干系专业的设计师来合营,没有任何一个设计师是全能的、完美的。基本上每个好的设计师都有一定的拍照水平,乃至是超高的拍照水平;设计师要有长于创造、捕捉焦点的眼睛,去对待每一个项目、每一个作品。
:请您分别站在体验者和设计者的角度评析这个案例,并谈谈您心中空想的古建/遗址类照明项目是若何的。您印象中有哪个类似的项目达到了您的空想标准?
何斌:我以为这个项目没有充分表示出电影拍照师的创造力,如果让张艺谋老师做的话会更好,只不过在技能上得找些照明设计师合营。没有碰到空想的项目,心中的空想等有机会自己去实现吧。
沈葳:从体验者的角度看这个案例,色温和亮度宜人,给人以舒适的光环境,便是好的景不雅观照明设计。但从设计者的角度看,须要考虑的更多,不单单是色温、光强等物理指标,更要考虑业主的资金投入、运营的资金本钱,以及设计作品本身所传达出的主题意象。
丁培植:罗马帝国广场照明改造是完美的,作为体验者也好、设计者也罢,都能够感想熏染到罗马帝国曾经的辉煌。神庙的庄严,高大宏伟的图拉真凯旋柱,仿佛灯光会说话,在陈说着古罗马沧桑的历史,以及几位古罗马大帝的辉煌过往。
:该案例的设计手腕有哪些值得学习的地方?哪些不敷?如果由您来处理这个案例,在灯光方面您会有什么想法和创意?
何斌:手腕没什么学习的,大家都会这么做,不敷的方面,个人认为在整体和局部的亮度和色彩关系方面还可以调度得更好。可以利用更多的前辈技能,把互动融入该项目。
沈葳:值得借鉴的地方很多,比如在设计时尊重自然,灯具比较暗藏,达到天人合一的状态。也完备符合中国的哲学美学不雅观念提出的“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不敷之处便是视觉短缺冲击力,比较平淡。如果我来处理这个案例,我会在常规的照明模式下,利用节假日,来考试测验一些跨界设计元素,让这里拥有色彩和感情,让游客在夜晚与这里诗意相遇。
丁培植:罗马帝国广场照明改造堪称完美,色温选择、亮度的比拟、最佳的照明手腕合营顶级的照明灯具产品,非常成功的一个跨界互助项目,拍照师Vittorio Storaro很好地捉住每一个视角、每一个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