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2日正式开业!
▲西南侧总体鸟瞰图
南京天印山医院于2019年底立项培植,多次列入江苏省重大项目操持和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项目。2020年4月7日,正式开工和打下第一根支护桩;2021年6月25日,医院建筑主体构造封顶,转入内部装修阶段。2022年1月4日,得到江苏省卫健委 “三级肿瘤医院〞医疗机构设置批准:2022年2月15日,纳入《南京市”十四五〞医疗机构设置方案》的 “三级医院〞目录,2023年12月22日正式开业运行。
医院坐落于南京市江宁高新区方山风景区南麓,城市主干道吉印大道以北。总用地约202亩,分为南北两个区域,南地块为1000床肿瘤医学中央,一期包含各肿瘤分中央门诊、医技、住院等功能。北地块研发中央包含与肿瘤治疗干系的临床药物研究与试验基地、质子治疗中央、行政管理和配套生活用房等。
项目概况
一、方山南麓的花园式医院
医院毗邻自然风景区,背靠天印山,南临秦淮河,风景奇丽。园地内地形繁芜,高差较大,南地块限高24米。设计遵照多层、向下发展的总体思路,通过组团化院落式的布局,消解弘大的建筑体量,将山景引入院区,打通从北侧方山至南侧方前大道城市界面间的视觉通廊。
▲园地域位与景不雅观资源
二、以患者为中央的MDT模式
作为医、教、研三位一体的研究型医院,学科设置完好,以临床诊疗为主干,以科研和传授教化为两翼,形成“大专科、小综合〞,即以肿瘤学科为主,采取多学科协作的医疗模式,兼设普通疾病科室,重点突出,相辅相成。
多学科协作(Multi-Disciplinary Team,简称MDT),是国际医疗领域一种领先的诊疗模式,由多学科专家共同谈论为患者制订个性化诊疗方案,尤实在用于肿瘤等疾病的诊疗。肿瘤患者一旦进入MDT诊疗模式,他面对的就不仅仅是某个接诊年夜夫,而是一个诊疗专家团队,包含其所患疾病可能涉及的外科、内科、放化疗法科、影像科、病理科、手术中央、内镜中央等多个科室的专家。专家团队共同制订科学、合理、规范的治疗方案,最大限度减少患者的误诊误治。恒瑞南京创新药物临床研究及医学转化中央将该思路彻底贯彻进医院培植,并进行了本土化的改造和创新性的优化。
▲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
方案以肿瘤专科为特色,有别于传统的医疗模式,采取以病种为根本的分中央建筑空间布局模式,南地块医学中央共设有四个分中央,分别为普通综合中央、胸部肿瘤中央、消化肿瘤中央、妇科与综合肿瘤中央。合营MDT诊疗模式,由两个及以上干系学科、相对固定的专家组成医疗事情组,针对某一器官或系统的疾病,通过定时、定址的会议,提出科学合理见地的临床治疗方案,真正实现统统以患者为中央。
分散的体量与分中央的模式共同构成了南地块医学中央“一街、一核、四中央”的整体布局形态,医疗主街连通各分中央,共享中部医技核,医疗空间构造清晰、分区明确、交通便利。
每个分中央由门诊模块与住院模块构成,门诊与住院垂直支配,下部设置门诊及小型医技检讨,上部为该分中央的病区。分中央拥有独立的垂直交通,并与医疗主街直接连通。分中央内部设有一站式做事区,患者进入该中央后,便可完成从咨询、问诊至检讨诊疗、住院的全过程诊疗,极大地缩短了患者的就医流线,供应了更好的就医体验。
门诊区域位于各分中央的一层,包含有一站式做事、门诊及小型医技检讨区、共享检讨区、共享医辅区等。个中一站式做事可知足患者从入院到出院的全过程做事综合站,包含导诊、咨询、预约、收发药、出入院、审批做事、便民做事以及康健宣教等功能。门诊区域除诊室外还设置该病种所需的各种小型医技检讨室,如功能检讨、超声、钼靶等小型影像设备,方便患者快速就近检讨。共享检讨区设置采血采样用房,做事两个门诊单元,标本通过物流系统送入考验中央,避免人工通报。综上所述,每个分中央门诊区设计功能完好,最大程度知足门诊患者的诊疗需求。
▲MDT模式下的分中央门诊区设计
▲门诊区(右滑查看其他图片)
住院区域位于各分中央的上层,以回字形布局,每层共设两个病区,各照顾护士单元以单人及双人病室为主,个中一半以上为单人病室。病房沿中央外围支配,朝向外部景不雅观设置。病区角部设置不雅观景平台及病员做事,供应良好的疗愈环境。设计重视医护关怀,医辅事情区面向分中央内部的内院支配,同样可享受良好的透风度光与景不雅观视野。区域包含共享生活区与共享事情区,前者可知足医护职员值班、就餐、安歇的须要,后者则为MDT会诊、学习等场所。
▲MDT模式下的分中央病区设计
▲病区(右滑查看其他图片)
四大分中央共享中部大型医技区,形成肿瘤医学中央的医技“核”,各中央的患者通过垂直交通及公共医疗街系统快速便捷地到达。核心医技区设置与各中央患者诊疗密切干系的大型医技科室。一层及负一层集中设置影像科、核医学、放疗科等,大型设备集中管理。消毒供应中央位于手术室的正下方,方便货色进出及洁污物品通报。二层设置内镜中央靠近手术室。三层设置手术中央和ICU,便于同层转移。考验科、病理科、输血科等后台设置,通过物流与门诊、病区及手术紧密联系。
放疗科直线加速器
重症监护病房
三、研究型医院
医院充分发挥临床实践与实验室紧密结合的上风,将设立肿瘤学新技能研究所、分子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室、符合国际质控认证的生物样本库和临床试验中央等高技能平台,依托中国药科大学本部,积极开展与肿瘤实践密切干系的转化研究和临床研究(包括新药与医疗东西临床试验),积极参与国际、海内科研互换与互助,协同攻关重大项目,达到科技兴医,上风创新。
设计基于医研领悟协同创新理念,在北地块设置二期临床研究与转化医学中央,打造科研临床一体化的转换模式,与南地块医学中央既相互独立又便捷联系。因此在设计上也将南北两个地块功能整合考虑,在三个立体层次上形成联系。南北地下室整体开挖,统一利用,既可共享部分设备用房,又可平衡南北地块停车。地面一层接入城市道路艺术路,是南北地块对外出入的紧张通道。城市道路的穿越削弱了南北地块的地面联系,故在二层将设有跨路的人行景不雅观平台,方便患者与医护职员南北联系。北区形成了“一带、一园、五组团”的布局,科研主街延续了南部医疗中央的医疗主街,贯穿南北联系三个科研组团、一个生活组团及一个质子放疗中央组团。中央花园由各组团环绕而成,与周边山体相互渗透,为南北两区供应休闲活动平台。
北地块“一带、一园、五组团”
北地块二期鸟瞰效果图
四、绿色医院
当代绿色医院设计谋略,是基于建筑师视角、遵照被动优先、重视地域景象特色与患者体验、建筑设计先行先导的低碳策略,是涵盖从低碳设计、低碳建造到低碳能源利用与低碳运维的全过程全生命周期的长期行为。
▲门诊大厅
▲公共医疗街
▲门诊大厅与医疗主街剖面剖析图
方案突出“环境、生理、生理”的当代医学模式的建筑创意以及环境对患者的生理感应浸染,形成环境-生理的设计主题。建筑各分中央采取院落式的布局,不仅在外部得到了最有利的景不雅观朝向,建筑组团之间也点缀了多个小型围合与半围合的院落,使得位于内部的功能也能环绕庭院取得良好的自然环境,每一间诊室和病房都能对外自然透风和采光。地下室通过较大尺度的下沉庭院,极大程度地改进了地下一层的环境,使之得到了与地面同样的透风度光条件。各中央外围角部面向山体景不雅观设置多个病患休憩空间,山景可尽收眼底。北地块中部设计中央花园,成为全院极佳的康复调理场所,全方位多维度打造立体疗愈环境,彰显人文关怀。
▲面向庭院的门诊安歇区
▲深入地下的下沉庭院
五、聪慧医院
聪慧医院是一种结合信息技能与医疗做事的创新型医疗模式,实现医疗流程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聪慧医院通过整合医疗资源,可以提高医疗做事的效率和质量,为患者供应更加便捷和个性化的医疗做事。
业已建成聪慧化物流系统,通过当代化物流办理医院常用物品的运输问题,实现全院无推车。物品配送分洁物供应与污物传输两大部分,以箱式物流为主,气动物流、立体仓库、被服运输以及垃圾网络等为辅,形成复合型当代物流运送系统,达到院内医疗和后勤物资的全流程与全覆盖。
中型箱式物流系统的紧张水平管线设于地下一层顶板以下,物品传输通过水平管线到达地下一层各物流站点并垂直高下;同时南地块共设6个生活垃圾及污衣被服垂直井道,通过地下二层吊顶下的水平管线集中运送至生活垃圾及污衣被服网络站;智能机器人通过6部污梯将全院医疗垃圾集中于夜间运送至位于地下二层的医疗垃圾回收站。
六、BIM设计协同
本方案采取全过程BIM设计协同。通过BIM数字化深化建筑的构造、幕墙、精装设计,对建筑构造繁芜区域进行节点深化,对幕墙和装饰装修进行安装仿照及节点优化。对设备、综合管线排布进行优化,以房间为单位,快速验证净高,不符合净高哀求的可及时提交设计者审核,对屋面设备、管线的路由、布设办法进行优化,帮忙办理屋面空间问题。同时对医疗专项科室模块化、物流系统、净化系统、地下室等专项设计供应详细的帮助,灵巧适应不同医疗科室的利用哀求,有利于医院后期快速升级改造。另一方面,通过BIM可视化赞助设计,用可视化办法表达区分污物通道于清洁通道,准确划分界面,担保洁污分区准确。同时对外部车行流线、门诊就医流线都进行了可视化的表达。利用BIM模型的数据库,实现医院在培植、运营等管理过程的可视化、信息化、系统化。
地着落客区
地下管线综合排布
七、立面造型设计
方案整体造型当代简洁,持重大气,有着经典的分段式构图与典雅的立面风格。设计选用全超白双层中空Low-E玻璃、浅灰色毛面大理石、深灰色铝镁合金板与铝合金百叶等材料,上层病房空间采取大量落地玻璃便于不雅观景,同时知足大面玻璃采光、小扇开启透风和综合遮阳等哀求。中部医疗街的屋顶采取了流畅的曲面坡屋顶组合造型,选用浅灰色铝镁合金板与蜂窝铝板,在端庄沉稳中营造轻盈生动的动势,局部通过开设采光天窗优化室内各公共区域及大厅的采光条件。
▲主入口局部人视
▲东侧沿街局部人视
▲主入口局部人视
▲院内局部人视
▲建筑立面细部
中国药科大学附属南京天印山医院设计基于MDT分中央模式,坚持以患者为中央的设计理念,以培植研究型医院、绿色医院、聪慧医院为核心目标,培植成为医、教、研三位一体的新型研究型医院,必将为国家医药卫生振兴和抗肿瘤奇迹做出主要贡献。
▲主入口南立面全景图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中国药科大学附属南京天印山医院
业主:江苏阿尔文医疗管理有限公司
培植地点:江苏省南京市
设计单位: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用地面积:134258平方米
方案建筑面积:349300平方米
一期建成面积:260000平方米
项目卖力人:曹伟、孙承磊
方案创作:曹伟、吉英雷、李敏蕙、侯彦普、钱瑜皎、何之凡、王佳宁
建筑专业:孙承磊、王琪、盛吉、田思远、蒋炜庆
构造专业:朱筱俊、钱洋、郭洋波、周元、陈振龙、胥建华
给排水专业:孙毅、李斯源、杨敏、方洋
暖通专业:陈俊、顾奇峰、庄昆明、韩冠楠、张馨月
电气专业:钱锋、罗振宁、刘永刚、顾瑶、李响
经济专业:王智劼、史旭辉、胡寅倩、金龙
设计韶光:2018年~2020年
图纸版权: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资料来源/版权所有: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