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的为崇妙保圣坚牢塔

俗称“乌塔

福建复古建筑设计 建筑设计

白的则是报恩定光多宝塔

俗称“白塔”

福州乌塔。
福州日报 俞松 摄

它们与乌山、于山、屏山

及三坊七巷、南后街

构成了福州古城基本格局

“三山两塔一条街”

是福州古城的主要标志

福州乌塔和白塔双塔相映。
陈建国 摄

乌塔

八闽现存年代最早的大型石塔

崇妙保圣坚牢塔位于乌山东麓

塔用规整的花岗岩大石块砌成

因外表呈玄色,俗称“乌塔”

石塔七层八角

楼阁式,通高34.74米

基座为一层块石

台阶式塔座,共五级

每级高1.88米

乌塔是八闽现存年代最早的大型石塔。
(市文物局供图)

一层围以栏杆,向东开门,中砌石级塔道,二层以上交错设二门,施平坐,护栏。
叠涩出檐,每层塔壁均砌佛龛,龛中嵌镶玄色页岩浮雕佛像,共46尊。
塔上嵌有楷书塔名碑和建塔记。
该塔是研究五代十国中的闽国历史及其宗教、雕刻、艺术的宝贵实物资料,是福建省现存年代最早的大型石塔。

历史溯源

塔内“藏”着福州现存最古老的石碑

唐贞元十五年(799年),福建不雅观察使柳冕建塔为唐德宗李适祝寿祈福,塔名“贞元无垢净光塔”。
唐乾符元年(879年),该塔在黄巢叛逆战乱中被毁。
至今尚存庾承宣撰“敕建贞元无垢净光塔并序”碑,这是福州市现存最古老的石碑。

后晋天佑六年(941年),闽王王审知第七子王延曦称帝,建立闽国。
他在唐“贞元无垢净光塔”旧址兴建石塔,故名“崇妙保圣坚牢塔”。
原操持造九层,天佑九年(944年),在部属政变中,王延曦被杀,仅建七层。

古人是如何建造这么高的石塔的?古书对此并没有记载。
在民间则流传着“堆山建塔”的说法,即在塔基旁堆放大量的泥土和砂石,形成一个土斜坡,把大石块放在圆木筒铺成的滑道上,用轱辘牵引,众人前拉后推运上去。
这样,随着塔身不断提高,土斜坡也就随着不断加大、加高、加长。
待石塔建成后,再把土斜坡拆掉。

来日诰日启元年(1621年),乌塔进行过大修,在乌塔的第一层镶嵌了八大金刚。
清顺治六年(1649年),重修石塔寺时,又对乌塔进行了修缮。
康熙三十五年(1698年),重修乌塔时并重铸了塔尖——八宝铜葫芦。
道光初年,乌塔刮风时掉下石块,塔身开始向东倾斜。
道光十八年(1838年),部分塔石被雷击落。
民国初,乌塔石栏杆崩塌。

保护传承

从“省保”升级为“国保”

1957年,因塔身倾斜进行了加固,以水泥浆贯注加固石缝,后逐层箍以钢条,防止石块掉落,并在塔顶装置避雷针,防止雷击。
同时在塔南侧建造仿古碑亭,保护“敕建贞元无垢净光塔并序”碑。

1961年5月

乌塔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963年12月,立文物保护碑

2001年6月25日

乌塔被国务院公布

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乌塔是福州目前保存最早

最完全的空心楼阁式石塔

是五代期间福建建筑艺术

和历史文化的真实反响

乌塔在福建建筑史上霸占主要的地位

以此为发轫

福建地区建造石桥、石塔的工程

不断呈现

形成了福建建筑史上的一大高峰

“福州古厝”名扬天下

市域内浩瀚的古代石构塔、石桥

是个中主要组成部分

乌塔的保护事情

也见证了福州文物保护奇迹

筚路蓝缕、走向辉煌的进程

END

福建绝美复古风拍摄地,让你秒“穿越”!
隐蔽在福建街巷深处的名人故居,你去过几处?主要关照:福游庄园积分即将清零啦!
积分大佬赶紧看过来~

转载来源:家在鼓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