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山岛 司 伟摄

江苏大剧院 屠景清摄

姑苏纵横建筑设计公司 施工管理

美龄宫 万程鹏摄

千万年海蚀的浸染下,黄海秦山岛像极了吐着泡泡的娃娃鱼;宛若迷宫的兴化垛田,呈现出“河有万湾多碧水,田无一垛不黄花”的奇丽画面;淮河入海水道上,淮安水利枢纽工程从四面八方调配水源,显示着江苏通江达海的广阔襟怀;“荷叶水点”造型的江苏大剧院、高耸入云的苏州东方之门,和无数自然人文景不雅观一道,共同展现江苏的“大、美、奇、变”……3月9日,由中心广播电视总台记录频道出品、央视记录国际传媒有限公司承制的《航拍中国》第二季江苏篇播出,引发朋友圈接力刷屏。
50分钟的“空中旅程”,首次实现全航拍影像叙事,引爆了江苏人对家乡更深的热爱!

“没想到换一个角度看家乡这么美!
”“大美江苏,美哉!
”不雅观众纷纭深情告白。
本期《文艺周刊》连线《航拍中国》第二季江苏摄制组,对话江苏专家学者和生活在江苏的普通人,大声说出人们爱上这片地皮的情由——

“水”是钥匙 从这里打开江苏

东临黄海,烟波浩渺;北有淮河,白浪滔滔;南有长江,横无际涯;1794公里的大运河,有将近一半绵延在江苏境内……作为中国海拔最低的省份,江苏平原和水面的占比均位列全国第一,《航拍中国》镜头下的江苏,一派奇丽水色,氤氲着灵气。

水无形,却能塑形。
江苏省委宣扬部副部长徐宁在一次采访中对说,且不谈苏州、扬州等城市依运河而兴,仅就南京而言,以水命名的地名就有200多个,水是打开江苏最主要的一把钥匙。

“江苏,一贯以来都是人和水反复搏斗的范例‘沙场’。
”谈及历史上的江淮,扬州市考古文保专家顾风这样说。
由于明代后期“黄河夺淮”,淮河失落去原有入海通道,被迫在盱眙、淮安积聚,经高邮、扬州进入长江。
这条新的入海通道无法承载淮河充足的水量,常遭遇大水泛滥,江淮大地“十年十涝”。

江苏历代先民是治水好手。
顾风先容,如宋朝年间,范仲淹出任兴化知县,因兴化饱受洪涝磨难而建筑“范公堤”;明万历年间,总理河道都御史潘季驯提出“以堤束水,以水攻沙”的前辈理念,大修堤防;里运河上的邵伯船闸至今仍在利用。
治水的历史,见证了古人伟大的聪慧与勇气,也组成江苏水文化的主要部分。

“沧海桑田”的故事,由江苏来说,最为生动。
《航拍中国》江苏篇里,航拍师利用VR相机的“小行星视角”拍摄的淮安水利枢纽工程,如残酷晶莹的星球,通报给不雅观众难言的震荡。

淮安市政协原副主席荀德麟见告,淮安水利枢纽工程表示了新期间江苏人治水、用水的重大造诣,“它让水有了‘立交桥’,泄洪、运输各行其道,两不延误,过往船只更安全了。
”目前,该工程已是颇有名气的旅游景点,每年吸引超过200万人次参不雅观。
荀德麟感慨,当站在横跨两岸的塔楼上,饱览淮河行洪、运河同行的壮不雅观景象,每一个江苏人都会为家乡感到自满!

鸟瞰镜头下,泰州兴化千垛景区里,星罗棋布的小块垛田连成了一片活气盎然的翠绿,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也成为《航拍中国》江苏篇最引发热议的画面之一。

“千百年来,兴化先民挖沟取土,堆垛成小块耕地,形成了里下河地区特有的垛田地貌。
不用牛和犁,垦植全靠人工,没有路和桥,来去只能靠船。
”兴化市委布告李卫国说。
据李布告先容,目前兴化全面履行退圩还湖,丰富的水资源成为兴化最大的上风和特色,特殊是近年来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旅游休闲家当,垛田这一农业文化遗产已成为了“网红打卡地”。

在江苏这片水系丰富的地皮上,水文与人文浑然交融,塑造了独特的江苏文化。
一如《航拍中国》所讲述的:古代苏州文人引太湖水入园林,形成了具有文人审美精神的苏州园林;依水而建的周庄古镇,桨声欸乃,灰瓦白墙,是江南水乡的范例代表;大批当代化集装箱在航运重镇启东装船出海,抵达天下各地;秦淮河孕育了金陵古都和秦淮文化,依托河流汇聚成本日的文教中央……

影片末了一个长镜头,定格于南京长江大桥。
桥下长江奔流,船只往来如梭,桥上,来自天南海北的车辆川流不息,让古色古喷鼻香的江景迸发涌当代化的活力。
从1968年首座长江大桥通车至今,江苏已建成过江通道14座,在建4座,2018年5月8日,长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全线贯通,从此5万吨级海轮可直达南京港。
作为参与此项工程的水利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张建云说,“长江与江苏,二者相辅相成,相依相生。
只有开拓和保护并举,才能让‘母亲河’的万顷碧波不竭地流淌,让古老的水为江苏的发展贡献新动能。

追古烁今 当代化造诣见证江苏速率

明净秀美的江南和英气英莽的苏北,构成了江苏南秀北雄的气质。
在素有“帝王之乡”美誉的徐州,《航拍中国》江苏摄制组将镜头对准了“汉风三绝”——汉兵马俑、汉墓和汉画像石,这背后的两汉文化成了网友津津乐道的话题。

“不少不雅观众很迷惑,怎么之前只听说过西安秦始皇兵马俑,却没听说过徐州的汉俑?这实在紧张由于,汉代统治者不像秦始皇那样铺排奢靡,而是更看重与民生息,因此汉代兵马俑在体积、规模上比秦代要小,以是不像秦俑那样有名。
”中国矿业大学教授胡其伟见告,“汉画像砖可能是更为人熟知的一张徐州历史文化名片,它在汉墓中被利用,刻有图案的一壁朝向墓内,缉捕盗贼、车马出行、宴乐欢庆、泗水捞鼎、东海封禅是汉画像砖的代表性图案。
自古彭城列九州,龙争虎斗几千秋。
历史上黄河泛滥,导致徐州留下的古迹不多,这次《航拍中国》选取的‘汉风三绝’,正是本日人们理解古徐州的主要窗口。

从自然风光到历史人文,《航拍中国》讲述故事时采取追古烁今的视角,不仅为面前的景致授予历史的积淀,更通过今昔的变迁揭示祖国当代化发展的残酷图景。

“1391年,明朝开国天子朱元璋在玄武湖的府库里存放黄册,这是明朝管理户籍与赋役的国家级档案库,被列为皇家禁地……”《航拍中国》里的这段讲授词,激起了不雅观众的好奇:作为市民休憩好去处的玄武湖,背后还藏着这样的往事?

“玄武湖的历史实在颇为坎坷。
”接管采访时,南京地方史专家薛冰这样说。
据薛冰先容,玄武湖曾是六朝期间的皇家园林,北宋时湖底泥沙逐渐淤积,时任江宁府尹的王安石敕令废湖还田,导致玄武湖消逝于中国版图长达两百多年。
后又经历了元代的废田还湖、明代时成为皇家禁地,直到1910年清政府为举办南洋劝业会,才将玄武湖辟为“五洲公园”,由此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公园”。
建国后,政府正式确立玄武湖公园为南京市大型文化休闲公园,进行扩建、改造、设计,这片命运坎坷的湖泊才逐渐成为名闻遐迩的“金陵明珠”。
薛冰感慨,一方玄武湖也能成为历史变迁和时期进步的缩影。

日月牙异的高新工业园区、苏州城市地标东方之门、矗立苍穹的南京紫峰大厦、夜景中熠熠残酷的江苏大剧院……《航拍中国》视角下,江苏的当代化发展造诣尤其振奋民气。

“看了《航拍中国》后,我不禁晒出了自己之前拍摄的多张江苏大剧院图片,四朵‘水点’似的建筑,栖息在‘荷叶’状高架平台上,‘水点’内部是戏剧厅、歌剧厅、音乐厅、综艺厅,在这里我曾和无数不雅观众度过了美妙的艺术之夜,这一张张照片便是我献给大剧院的‘情书’……”江苏大剧院拍照师屠景清深情地说。
在这位南京小伙眼中,有能力培植亚洲最大的剧院综合体、吸引天下顶级艺术团体来此演出互换,比纯挚的GDP更能唤起他对家乡的热爱,“去年,江苏大剧院成功约请‘俄罗斯艺术航母’马林斯基剧院来宁演出,许多粉丝从北上广深赶来,只为在这里和艺术相遇。
这样的时候让我以为,江苏是中国的,也正在积极地融入天下、与天下对话。

大地情书 唤起普通人对家乡的礼赞

《航拍中国》被誉为“从天涯传来的画卷”。
第二季热播时刚巧全国两会召开,镜头前垂垂展开的大美画卷和两会对生态文明及“大众旅游时期”的关注热点相契合,引发各种平台的聚焦,江苏篇更是凭借“颜值”和实力强势圈粉。

“江苏篇看完了,就像重温了一遍自己的青春!
”扬州姑娘张婷婷说。
10多年前,读美术专业的她在江苏各地写生,阳澄湖满池的荷花、苏州虎丘、扬州瘦西湖都曾留下她的足迹,如今,通过《航拍中国》“重游故地”,心里泛起的是对旧日光阴的美好回顾。

家乡的一点一滴,都牵动着游子的心弦。
当看到《航拍中国》江苏篇31分35秒涌现的兴化垛田,在南京事情的王彤感到温暖的“回顾杀”迎面袭来。
她说,小时候的影象全存储在这些漂浮于水面上的小小天地里,解开一条船,撑起一支篙,几个毛孩子就能高兴地玩上半天,“我把记录片朋友群里,大家都很激动,说立时要到清明节了,今年一定要回去看看家乡的油菜花!

总导演樊志远将《航拍中国》系列形容为“献给祖国大地的情书”:“当你喜好一个人、一件物的时候,有时候并不会直接说出‘我爱你’三个字。
它可能会扯点儿闲篇,聊聊生活琐事,但正好是在这些闲言碎语中,你能感想熏染到丰沛的情绪。
《航拍中国》就像写情书一样娓娓道来,它的写作办法以及剪辑、呈现出来的效果,便是像讲故事一样描摹爱的状态。

不着一墨书,却唤起普通人对祖国、对家乡最深奥深厚的礼赞,这正是《航拍中国》的成功之处。

“是什么支撑着我们心甘情愿地捐躯陪伴家人的光阴,长期出差在外只为定格一帧帧的精彩?那便是我们每个人心底对祖国的热爱。
”江苏摄制组无人机航拍导演陈鸿毅说,实在一开始接到拍摄江苏的任务时有些顾虑,毕竟江苏水汽多,空气通透韶光短,拍摄困难较大,但经历了长达八个月的“亲密打仗”,大美江苏已经深深地俘获了他。

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刘永昶说,当江苏不雅观众随着《航拍中国》的镜头御风而行、从天空俯瞰大地时,历史烟云与人文地理,自然造化与人的伟力,都在诠释着我们热爱这片地皮的情由,“套用费孝通师长西席的名言,这里既有诗意沛然的‘各美其美’,又有蔚然一体的‘美美与共’,而在这背后,摄制组职员穿梭于天地间的艰辛付出,和当代影像科技的充分利用,是《航拍中国》能够‘美人之美’的关键。

“你见过什么样的中国?是960万平方公里的辽阔,还是300万平方公里的澎湃?是四季轮转的天地,还是冰与火演奏的乐章?……”伴随熟习的开场白和垂垂展开的江苏画卷,《航拍中国》第二季完美收官。
但,一如许多不雅观众所说的那样,航拍技能才刚刚扬帆起航,我们和“航拍中国”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在未来,我们亲手培植的俏丽家乡和祖国,一定会比本日看到的画面更加震荡、更加鼓舞民气。

导演揭秘

高科技航拍 让熟习的统统“陌生化”

《航拍中国》江苏摄制组无人机航拍导演陈鸿毅将航拍的效果概括为“陌生化”:通过鸟瞰和微不雅观相结合,航拍实现了一种恰当的间隔,可以使景物的眇小细节被抽离,整体的轮廓和色彩在高空视角下得以展现,令不雅观众从崭新的视角打量熟习的景致,这才有了我们后来看到的“大、美、奇、变”。

被一泓蔚蓝环抱的“娃娃鱼”秦山岛,满目金翠的兴化垛田,覆盖着茫茫白雪、苍凉沉重的明孝陵神道石像,高楼林立、欣欣向荣的当代化城市发展景貌,这些震荡画面都是借助航拍来实现的。

如何结合拍摄工具的特点,选择恰当的镜头措辞进行叙事,是《航拍中国》摄制组要面对的主要问题。
对此,导演陈鸿毅认为,贵在“因时制宜”。

例如,要拍出兴化垛田星罗棋布的纵横奇不雅观和满目金翠的色彩效果,须要尽可能担保视觉画面的折衷统一,航拍师利用长焦而非广角镜头,避开那些不相关、不折衷的成分。

玲珑精细的假山、小桥流水的韵致、曲径通幽的构景……苏州园林讲究咫尺之内再造乾坤,这样精细的景致正好不适宜高空鸟瞰。
怎么办?摄制组采取了“一镜到底”的拍摄方法,让无人机俯冲下来,穿过亭台楼榭,终极对准在戏台上吟唱昆曲《牡丹亭》的一对演员。
这样穿堂而过的视角贴合了苏州园林移步换景的设计特色,带给不雅观众“别有洞天”的不雅观感。

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丹顶鹤,个个那么可爱,展示它们的时候能否“皮”一下?摄制组想出了在丹顶鹤背部安装VR相机、“驾鹤翱翔”的拍摄创意:从起伏不定的丹顶鹤背部向视野前方看去,丹顶鹤的翅膀如波澜起伏的海面,和蔚蓝的天空形成了绝美的交际线,这一幕,不雅观众看了直呼“太燃”!

陈鸿毅表示,充分利用高科技拍摄手段,在知足常规镜头叙事的根本之上,“调皮”地做出新奇好玩的镜头考试测验,是《航拍中国》成功的主要缘故原由。
而在看似轻盈完美的镜头背后,是摄制组的反复练习、不断调试,大量的前期调研和长达8个月的拍摄周期。

陈鸿毅见告《文艺周刊》,江苏篇的拍摄时段从2017年9月持续到2018年4月,超过秋冬春三个时令,足够长的拍摄周期使这部记录片不止呈现某一时候的静止画面,而是在昼夜交替、时令变换当中探求韶光印记与历史影象,“要拍出美龄宫宝石项链般的效果,最佳时令是秋季;与明孝陵持重清冷的氛围相适应的,该当是冬日的雪后;大报恩寺神奇瑰丽的效果,最好是通过傍晚到夜间的光影变革来实现,这样丰富的韶光变换可以带给不雅观众更多启示。
”(冯圆芳 吴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