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的幽美与魅力,不仅仅在于它们外不雅观的壮丽与雄伟,更在于它们身后所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如《老子》和《易经》所倡导的“大道”。
对古人来说,险些所有的学问都来源于《易经》。
就像木匠的祖师爷鲁班,也是一个精通《易经》的人,让他的建筑技能和木工技艺突飞年夜进。

《鲁班经》是建立在《易经》根本上的,和《易经》息息相关。
书里面有一句话,“凳不离三,门不离五,床不离七,棺不离八,桌不离九”,常常被过去的木匠挂在嘴边。
这句话既表示了《易经》的事理,也有美好的寓意,老祖宗生活中处处讲究吉利、吉祥,把追求幸福的欲望寄托在身边的一器一物上。

周易设计与建筑设计 住宅建筑设计

凳不离三。
寓意:和蔼相处。
过去的长条木凳,可以让好几个人坐在一起。
长凳的长度,不能是一个整数,它的尾数要带一个“三”,如二尺三,四尺三等等。
“三”作为数字,属于离卦,离为火,火对应五德中的“礼”。
三人成“众”,大家要想聚在一起,坐在一起,没有冲突,就要遵守人与人之间的“礼节”。

门不离五。
寓意:财福满门。
过去的门,无论大小,长宽的尺寸要带一个“五”的尾数。
“五”作为数字,属于巽卦,巽卦的方位是东南方。
古人建造房屋,一样平常是坐北朝南,这样便于采光。
只有官府的衙门才会开正南门,一样平常民居都是要偏东一些,也便是开东南门,由于古人认为巽位(东南方位)是财位,而大门是全体家宅的“气口”,这样便于吸纳财气。
“门不离五”也有五福临门的意思。

床不离七。
寓意:生活安稳。
过去的床的长宽尺寸,尾数要有“七”,如二尺七寸、三尺七、四尺五寸七等等。
“七”作为数字,属于艮卦,艮卦代表山,有稳定、安静的含义。
床的安稳,用来象征生活的安稳。
什么是生活安稳?便是晚上能睡得着,没有良心不安,没有对来日诰日的忧虑,也便是俗话说的“心安稳,床安稳”“睡不着觉,不能怨床歪”。

棺不离八。
寓意:积德积善是给儿孙积福。
过去的木匠打棺材,不管去世的人有多高多矮,棺材一律是八尺,不能多也不能少。
“八”作为数字,属于坤卦,坤卦代表大地,厚德以载物。
人去世了,什么都带不走,积累的财富反而会让后代游手好闲,带来灾害,以是人活着,不如积德积善,可以给子孙带来福报。

桌不离九。
寓意家庭茂盛。
这里的“桌”指过去用饭的方桌或者八仙桌,桌子的长宽高度尺寸,还是要带个“九”的尾数,如二尺九寸、三尺一寸九分、四尺八寸九分等等。
在《易经》中,“九”代表“阳”,是一个吉祥、神圣的数字,可以象征天,天分九层,便是“九天”。
人在桌子上用饭,民以食为天。
一家人聚在一起,有吃有喝,衣食无忧,家庭茂盛。

对付中国古建筑的设计辅导思想,自始至终都力争与易学的“不雅观物取象”、“法天象地”原则吻合,这是“天人合一”论在中国古建筑设计构思上的艺术利用。
自秦、汉以来,这种易经人文下的建筑设计辅导思想,一贯延续到封建社会后世。
明清期间的北京城便是周易“象天法地”的表示。

北京城的布局以皇城为中央,紫禁城作为皇城的核心部分居于全城中央,以此象征居天中央的帝座紫微垣。
城内道路经纬有序,井井有条。
我们的先民把数的元素外化融入到建筑之中,不仅使建筑中的数和天象、天文、阴阳、季候、地理、地利等融为一体,也借助于建筑中数的意象来表达审美、和谐、平衡、吉祥、美满和等阶的代价追求。

易学创立了“阳奇阴偶”的数字奇偶不雅观念,即“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
并且特以九、六为阴阳的代表,规定奇数对应天,属于阳性,象征吉祥、幸福、和谐与美满;偶数对应地,属于阴性,有阴冷和不祥的意义。

中国古代有“九重天”之说,建筑布局“九”数的重复涌现,意在暗合天地之“九重”。
拿北京天坛来说,它分上、中、下三层,第一层径九丈,取“一九”之意;第二层径十五丈,取“三五”之意;第三层径二十一丈,取“三七”之意。
此外,天坛的高度、坛面石块、栏板数目均采取了一、三、五、七的阳数,暗合“太极”和“九重天”。
中国传统社会常常借用数字来表达某种美好的欲望。

在不同的古建筑背后,隐蔽和蕴涵着易经宇宙不雅观,让无形的哲理通过有形的建筑展现出来。
中国古建筑便是道器结合、体用一源、显微无间的典范。

古建家园--古建中国以线上+线下模式,建筑+互联网+文化,传承与发扬建筑文化,把传统优秀文化植入到建筑材料中,让建筑从源头上有文化,将中华高下五千年文化的精髓与当代科学技能古今结合、中西领悟,运用于当代建筑行业,倡导将优秀的传统文化走入大众的衣食住行。
古建、建筑行业干系原创内容,欢迎大家踊跃投稿(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