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湖海拔3200米,是中国第一大湖,藏语叫“措温布”,意思是青色的海。当地传说昔日这里是一片连绵大草原,只有一口清泉,平常被用一块刻有咒语的石板挡住,打水时打开,取好水后再将石板盖紧。
某日有位牧民打水后忘却将石板盖回,泉水不断往外冒,愈冒愈多,即将淹没草原和人畜,莲花生大师知晓后,以神变搬来一座大山压住起源,已经冒出的泉水则形成了青海湖,而压住起源的大山便是湖中的海心岛。
海心岛位于青海湖中偏西南侧,间隔岸上陵地约30公里,如今已经被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未正式对外开放(欲前往须要花费巨资包船)。
当代的大造诣者秋英多杰尊者,曾经和弟子一起朝圣海心岛,对弟子们讲述了干系的历史:
“莲师在岛上修行加持过,松赞干布写的《藏地圣地赞》也特殊提到了青海湖。这里,有内、外、密不可思议的刹土;有莲师的指模和嘎巴拉的龟龄甘露;有历代造诣者的闭关洞;有自然显现的三怙主佛像;有第六世夏玛巴所建的菩提塔。”
海心岛上有一座寺庙,始建于道光3年,当时称为“灵显青海神庙”,简称为海神庙,本日名为莲花庵,有十多位尼师,其余还有30多位苦行僧分散在岛上岩穴或简陋小屋修行。每年冬天,青海湖结冰,修行人徒步走过湖面,到岸上采购生活用品,隔天雇拖板车搬回岛上,之后整年不复出,精进闭关。
往昔,莲花生大师曾经在海心岛修行,也曾在湖畔岩穴闭关。今日青海湖环湖西路9.2K路边山坡尚保存一处莲师修行洞,也被称为“玛哈嘎拉洞”。
马哈嘎拉是梵语,原来是婆罗门教湿婆的变身,后被佛教接管成为护法神,是密宗修法所依止的主要护法神,一样平常称为“大黑天”,意译为“救怙主”,藏语的发音为“贡布”,以是当地均称呼此洞为“贡宝洞”(音译不同之故)。
面对岩穴右侧有一大片岩壁,上有莲师留下的脚印和指模。洞外左侧山坡下建有烟供台、佛塔、供灯房。玛尼石经墙,石经墙每间隔一小段就有一个内凹空间,供奉各式佛像和石板画,非常精美。
拾阶而上前往莲师洞时,可以清楚看到右侧岩壁上刻有一尊六臂马哈嘎拉像。洞口有座玻璃框,莲师塑像被十多盏酥油灯和浩瀚石刻经板簇拥着。进入洞内,爬上铁梯,有一刻容数人站立的小空间,正中心自地面有一神奇的自生石柱,面对石柱的岩壁上设立了小坛城。岩穴再往里渐趋狭隘,大约钻行数十米,便抵达尽头,高下旁边全布满各式各样神奇的石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