俏丽村落庄(4):平地村落古民居。
平地村落位于赤就的东边群山之中,东山学舍因此得名。
四周有青山拱卫,地形象金元宝,村落庄坐落其间。
村落前有一池塘,隐约有潜龙气候,池水清澈,财源滚滚,人丁茂盛。
池塘边的东门是翘角楼式的,西门外是东山学舍,唯独北门只有翘角没有楼。
三座栅子门构成正三角,形成三角鼎立之势。

古时有兵丁守卫,晨启暮闭,进村落主道青石板铺就大小通道直通民居。
平地村落是东山一带的古驿站,过往马帮相继而来,蹄痕隐约,四周商旅前往昆明便捷通达。

平地式传统平易近居建筑设计 生态建筑设计

古民居的建筑风格或三房两耳一天井,或两院两进一照壁,各有人家。
一颗印是由正房、耳房(厢房)和入口门墙围合成正方如印的外不雅观。
整座"一颗印"独门独户高墙小窗,空间紧凑,体量不大,小巧机动,无固定朝向,可随山坡走向形成无规则的散点布局,或坐东向西,或坐南向北,都不拘一格。

"三间四耳倒八尺"是"一颗印"的最范例的格局。
天井狭小,正房、耳房面向天井均挑出腰檐。
正房腰檐称"大厦",耳房腰檐和门廊腰檐称"小厦",大小厦连通便于雨天穿行。
房屋高天井小,加上大小厦深挑,可以挡住太阳高度角的强光直射。

正房底层明间为堂屋、餐室,楼层明间为粮仓,高下层次间作居室。
上楼的楼梯正方与两侧耳房连接处各设一单跑楼梯,直接由楼梯依次登耳房。
正房楼层支配十分紧凑,左耳房底层作厨房、柴草房或畜廊,楼层作居室。
大门居中,门内设倒座或门廊,倒座深八尺。

现在村落中古道三座寨门、两户民居和两块古碑,已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