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 黄月
3月15日22时,建筑界最大声誉“普利兹克建筑奖”公布了2022年获奖者,他是出生于天下最不发达国家之一——布基纳法索的建筑师、教诲家和社会活动家迪埃贝多·弗朗西斯·凯雷(Diébédo Francis Kéré)。值得一提的是,凯雷是荣获该奖项的首位非洲建筑师。在环球景象和环境危急加剧的背景下,2021年普利兹克建筑奖曾付与倡导可持续发展的两位建筑师安妮·拉卡顿和让-菲利普·瓦萨尔,评审委员会称其作品“对我们这个时期的景象和生态紧急状况以及社会窘困做出了回应”。这次,普利兹克师长西席在给予凯雷的致辞中再次强调了这一点:
“弗朗西斯·凯雷在资源极度匮乏的地皮上践行着开拓性的建筑奇迹——为促进地球及其居住者的可持续发展不懈努力。他是一位建筑师,更是一名奉献者,在那些常常被天下所遗忘的地皮上,他为不计其数的民众改进居住条件和生活体验。凯雷的建筑作品集都雅、谦善、大胆和创新于一体,以建筑品质和个人风范的完美统一,他武断地继承了普利兹克建筑奖的义务。”
1965年,凯雷出生于布基纳法索的村落落甘多。这里地处沙漠边缘,资源匮乏,没有干净的饮用水、电力和根本举动步伐,更谈不上建筑。甘多的孩子们从没见过幼儿园和游乐场,为了生存,他们很小就开始为探求食品和饮水奔波。如果说建筑首先是作为人类安定的寓所而存在,那么在甘多,这一点更加突出地反响在每个人的生活中。在凯雷的童年影象里,全体社区就像一个大家庭,人们共同生活,一起建造房屋,一群人牢牢围坐在房间里,就形成一个安全的所在,这便是凯雷对建筑最初的感知。
由于甘多没有学校,凯雷不得不在年仅七岁就离开村落落,前往二十公里以外的城市求学,也是从那时起,他决心将来要为家乡也建造一所学校,让孩子们在社区内就能享有舒适的学习环境。教诲的确为凯雷的建筑生涯打下了主要根本,1985年,他利用奖学金前往德国柏林勤工俭学:白天学习如何搭建屋顶和制作家具,晚间攻读中学课程。10年后,他进入柏林工业大学,并于2004年毕业,得到了建筑学高等学位,此时他已将近40岁。
长期在外生活并没有让凯雷忘却甘多的人们,他的第一个也是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作品之一便是回馈家乡的“甘多小学”(2001)。为了以有限的资源建造学校,同时担保建筑举动步伐足以应对当地的酷热高温和恶劣的照明条件,凯雷就地取材,用最常见的粘土经由水泥强化,打造出可以聚拢热量的砖块作为建筑墙面,并因时制宜地开拓了一套性能卓著又极富表现力的建筑措辞,包括双层屋顶、透风塔、间接光照、交叉透风和遮阳室等(而不是传统的窗户、门和廊柱)。这套举动步伐可将风凉的空气保留在室内,同时又能让热量通过砖块天花板和宽大的悬空高架屋顶散发出去,从而在没有空调的机器干预下实现透风。
在资源极度匮乏的情形下,建筑扮演着若何的角色?这是凯雷在甘多小学以及后来非洲多地所做的建筑项目中探索的核心议题。他深深意识到,建筑与其立足的一方地皮密不可分,亦与置身个中的利用者息息相关,在非洲这样一个看重社区感的地方,建筑本身便是一个社会事宜,仅仅作为建筑师是不足的。以甘多小学为例,该项目的培植资金全部来自凯雷在国际上困难张罗的款项,在项目开展期间,他还要发挥教诲家和社会活动家的职责,培养技能工人,传播建筑理念,让甘多公民为自己而建造并利用。在其辅导下,甘多小学从构思到完成险些全凭当地群众的人工建造,每个人都贡献了他们的聪慧、劳动和资源。
甘多小学的成功使凯雷在2004年得到了阿迦汗建筑奖,他后来又为小学增长了西席住房和图书馆综合体等,并进一步将其模式扩展至周边地区,包括建造布基纳法索拉昂戈的歌剧村落(2010)、医疗与社会福利中央(2014);莱奥的外科诊所与医疗中央(2014)、莱奥年夜夫之家(2019);库杜古的Lycée Schorge中学(2016)、布基纳理工学院(2020)等。凯雷以一种高度尊重地方和传统,同时又带来变革的办法,不断履行自己的职责。正如评审委员会所说,他的建筑“为社区而建,与社区共存,直不雅观反响出社区的方方面面——从建造、取材、方案到社区的特质都已融入建筑。”这些作品不仅改进了小村落的面貌和居民生活,还为成年人创造就业机会和培训职业技能,从而帮助社区的未来实现稳定发展。
在非洲培植的履历也影响了凯雷在西方天下的发展,其作品分布于丹麦、德国、意大利、瑞士、英国和美国等地。凯雷并不遵照西方建筑师的常规做法,而是故意识地从非洲文化中汲取想象力,并注入到西方建筑设计中。由于甘多的旱季漫长,雨季虽短但降水剧烈,树木的遮蔽变得尤为主要,这些本土元素因而成为凯雷作品中的标志。
例如为科切拉谷音乐艺术节(美国加利福尼亚州,2019年)建造的Sarbalé Ke便是凯雷以母语比萨语命名的,意思是“庆典之家”,其设计受到空心的猴面包树形状的启示——在他的家乡,这种树因其药用代价备受爱崇;位于英国伦敦的蛇形画廊(2017)的中心构造同样呈现出建筑师喜好的树的形状,外围蜿蜒弯曲、互不相连的墙体则仿佛非洲纺织品,悬挑的大屋顶也与他在非洲的建筑一模一样,其漏斗形体量可网络雨水用来灌溉景不雅观绿地,提醒人们关注天下各地正在经历的水资源短缺征象。
凯雷认为,在西方国家做建筑的不同之处在于可以利用更成熟的技能以改进建筑本身,但核心依然是为人做事,同时尽可能减少本钱,包括经济本钱和环境本钱。详细到建筑设计中,他哀求自己尽可能利用被动办法,用一些奥妙的、对环境无包袱的工程观点进行设计,例如通过适当的开口实现被动透风,在房间内营造出舒适的环境等。他对本土材料的创造性利用、对景象问题的回应,以及对薄弱社群不懈的关注和投入,都提示我们改变不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模式势在必行。
“我希望老例和定式得以改变,人们勇于追求梦想,敢于冒险。富有之辈不应因富有而糜费资源,穷苦之家也不应因穷苦而放弃重塑生活品质的考试测验。”凯雷说,“每个人都值得拥有品质生活,每个人都值得享有奢华和舒适的机会。个体之间休戚与共,景象环境、民主议题、资源匮乏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
目前,凯雷正在进行的项目包括两座具有历史意义的议会大楼,一个是贝宁国民议会大楼,目前正处于后期施工阶段;其余一个是布基纳法索国民议会大楼,但因该国当前的政治场合排场动荡而暂时歇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