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青春到白头”四十余载坚守九日山的“守隐士”胡家其博闻广识、风趣诙谐数典着闽南文化发祥地的前世今生。
镜头里,随着城市的发展变迁,这座曾经的千年古城已然鼓噪散尽,偏居一隅守护宁静。除了再现浓厚的文化积淀和历史人文:比陆羽的《茶经》问世要早300余年的石亭绿茶(原为朝廷贡茶)、跋涉数千公里培植公民大会堂的“砻石”、郑成功操练精兵时发明的“浦头水丸”等名优特产及旅游资源也逐一呈现。
燕山小筑卖力人则透过镜头讲述着一群心怀梦想的70后抱团发起、情聚家乡,将燕山小筑从荒废的“养鸡场”改造成“古城会客厅”的梦想与骄傲。泉州市丰美燎原文旅卖力人推介着泉州市重点文创项目“丰美燎原”,讲述着一个边缘小村落落实现这“商旅小栈、农禅结合”的大梦想,展现了“新邑丰州”的培植新姿。
这场“直播丰州”活动,引爆了线上线下3万+不雅观众围不雅观,透过燕山小筑古大厝近间隔地触摸这座千年古城的文化脉络与人文温度,极大地推动了名气与家当推介。
“红砖白石双坡曲,出砖入石燕尾脊。”而这栋极具闽南特色的古大厝,有着一个温文尔雅的名称——“燕山小筑”,因门牌位列108,又称燕山路108号,占地两亩多,前身为旅居印尼的爱国侨胞黄印麻师长西席于1955年返乡建造,充分领悟了闽南与南洋建筑风格,隽秀温雅又不失落磅礴大气。镌刻在立柱门楣上的石刻和砖雕——“寸草生辉”“永茂家园”八个大字出自主人手笔,展示了主人丰硕的文化功底、辉煌生平及浓厚的家乡情怀。燕山小筑是古城丰州的地标性建筑,丰裕了几辈人家乡的影象,曾作为燕黄子孙开展民俗活动的场所、南安华侨中学创办初期办公场所。
如今聚光灯背后鲜为人知的是,随着光阴流转和人事变迁,燕山小筑在岁月的长河中落寞荒废,乃至沦为附近居民种菜和鸡鸭散养场。
2018年7月,一群心怀梦想、极具家乡情怀确当地70后抱团发起,历经4个多月改造燕山小筑文化活动中央,定位古城文化鼓吹,坚守公益情怀。古大厝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燕山小筑爆红迅速成为这座海丝古城名片、影象乡愁的网红打卡点、抖音拍摄地,首个公益文创展板和“小城会客厅”,国家、省市级主流媒体聚焦宣布20多篇次,并先后吸引了民盟泉州市委、泉州市书法家协会、南安市文联、泉州广播电视台“收藏泉州”栏目等浩瀚单位成立公益创作基地。泉州市书法家协会主席李德谦老师欣然提笔为乡愁古厝题写“燕山小筑”四个大字。两度中国书法最高奖——“兰亭奖”得到者、有名书法家曾锦溪老师执笔题写“漫道武荣州至今尚有弦歌会,每逢上元夜到此曾闻钟鼓声”,正是这座走过1800年文化古城的真实写照。
创立一年多来,燕山小筑已成功举办承办“泉州文化下乡暨送春联活动”、“献礼改革开放40周年南安市文艺骑兵在行动暨丰州镇第一届武荣古玩互换展”、泉州市书法家协会作品展及笔会活动、“一袭旗袍映古城”公益旗袍秀、泉州市书法家协会“文字雅集”现场笔会及纪念“五四”系列专场等十余场公益文化活动。
2020年7月,燕山小筑牵手南安丰州镇党委政府发起“认购三棵荔枝树、助农发卖1200斤”公益活动,帮助永春县东平镇办理丰产荔枝发卖困难,并组织慰问守护古城安宁的派出所干警、坚守公益的泉州市雷霆接济中央队员。一颗公益心,点亮一座城,一场公益购,温暖一群人。从善效应点燃了古城温度,唱响了“小筑好声音”。不甘平凡的燕山小筑发挥文创家当辐射浸染,转身打造公益直播展示平台,助推家乡家当产品展示发卖成了燕山小筑的有效实践,带货的产品、办法和平台也在不断发酵并得到多方助力。2020年8月,无线泉州APP、丰州镇党委政府透过燕山小筑开启公益直播活动,“小城故事会”通过线上线下立体直播,历史人文及家当产品有效集中展示。同样在8月,燕山小筑再次扮演公益文创家当的社会担当与抱团领航先行者,责任与当地“童年的故事”生态农场、闽丰葡萄园等田舍当基地及“清境桃源”文旅结为结对帮扶发展工具。同时牵线搭桥,联合泉州市工商联、泉州市邮政公司共同打造助田舍当产品发卖平台。渠道打开了,将实现助力当地田舍当走出困境,实现巨量发卖。
而因文创衍生的燕山小筑,同样在铸造古城文化延展力。成立一年多来,燕山小筑先后聘请16位海内文化名人为“文化顾问”,勉励家乡人不忘根本、爱拼敢赢。如今的燕山小筑也已开拓出三款文创产品作为公益伴手礼,组织谱写了丰州版《唐人街》、燕山小筑版《成都》等富有古城人文风采及当代气息的网红文创歌曲让古城人喜闻乐道、朗朗上口。同时,由燕山小筑冠名的足球队已努力征战泉州甲级赛场。
每天,你可以遇见八方游客慕名络绎而来;可以撞见小城厝边头尾、路人甲乙丙丁聚拢在这座闽南红砖墙围合的院子里“讲古化仙”,也可以在夜幕顶着星光踩着节拍听着自发而来的年轻人时尚演绎着古南音——《三千两金》。嬉戏追逐的孩童、推着童车摇着蒲扇家长里短的祖辈们,以及散落一地闽南乡音的温馨画面。燕山小筑,已成为这座老城的最乡愁。
初心易得、始终难守。值得称道的是,燕山小筑成立两年来,历经资金困顿、融资困难、发展方向不合、股权变更……但定位古城文化弘扬、坚守公益情怀的初心从未改变。正是对家乡的无限热爱、对古城文化的坚守、对文创奇迹的执着,让这群70后坚持并守住了初心。
从荒废沦为鸡鸭散养场到华美转身为“古城会客厅”,燕山小筑芳容初放,该当、也必须为这群守护古城公益文化的70后点赞。“一个激情亲切似火的数学老师,带着一群70后的大叔级小伙伴,放着各自的奇迹和旁人的不理解,喝着西北风做着所谓的乡愁和情怀。傲娇是必须的!
只是这份大叔情怀和坚守不知道能撑多久。”燕山小筑发起人见告我们,“所幸,我们看到了更多80、90后乃至00后,家乡的、他乡的文化青年不断加入进来,很是欣慰,祝福家乡。”
追不尽远方的梦想,念不足的家乡,醉一场千年的繁华,在海丝源头,遇见最闽南。祝福燕山小筑,致敬这群70后的大叔们!
笔墨来源学习强国福建平台
图片综合来源燕山小筑
来源:微信"大众年夜众号-丰饶之州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