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上最美最美的图书馆》书中插图
任疆是《天下上最美最美的图书馆》一书的译者。不久前,他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图书馆举办的讲座中,环绕西方历史上著名的图书馆,讲述了图书馆视觉之美背后所承载的精神寄托。
——————
对付一个人而言,图书馆意味着什么?阿根廷著名作家博尔赫斯曾说:“我心里一贯都在暗暗设想,天国该当便是图书馆的样子容貌。”
在瑞士圣加尔修道院图书馆的门口写着这样一句话:“灵魂调理院。”这句话出自公元1世纪古希腊的历史学家狄奥多罗斯,他描述的是埃及第19王朝法老拉美西斯二世的书房。不管是对付普通人,还是对付最有权势的古埃及法老,图书馆都是灵魂的栖息之地,由于这里珍藏的是人类数千年来聪慧的结晶,我们可以在个中找到困扰我们的问题的答案,抑或是一些有用的启示。
但是,图书馆的浸染又不仅限于此。在当代纸张和印刷术遍及之前,聪慧传播的介质从苏美尔人刻有楔形笔墨的泥板,到古埃及人发明的莎草纸,再到帕加马王国的羊皮纸。以这些介质制作的书本须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购买这些书本也须要耗费大量的财力。即便如此,你会创造,在西方历史上,很多君主、教皇都钟情于藏书,乃至耗费巨资建造了富丽堂皇的图书馆。这些图书馆到底承载着他们若何的寄托呢?
地中海地区的文化中央
亚历山大图书馆是天下上历史最悠久的图书馆之一,始建于古埃及托勒密王朝的创建者托勒密一世(公元前367年—公元前282年)。
托勒密一世是一位富有远见卓识的君主,他所开启的托勒密王朝统治埃及近300年之久。他非常鼓励文化奇迹,尤其是在公元前308年亲自敕令建筑了全球有名的亚历山大图书馆。该图书馆是当时天下上最大的图书馆,拥有任何其他地方都无法比拟的馆藏,个中不乏珍稀书本。比如,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来》手稿,被西方尊为“医学之父”的古希腊医师希波克拉底的手稿,还有古希腊著名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和科学家阿基米德的手稿。这些手稿和书本吸引了天下各地的学者纷至沓来,使亚历山大图书馆声名远扬,成为全体地中海地区的文化中央。
为了汇聚全天下的好书,托勒密王朝的统治者绞尽脑汁。托勒密三世颁布了“特殊征用令”:凡是停靠亚历山大港的船只,必须把船上所有的书借给亚历山大图书馆,然后安排缮写员将这些书本缮写在莎草纸上,终极把原件留在图书馆,而将缮写本归还原主。托勒密三世乃至对付别国的珍藏也是如法炮制,当他得知古希腊三大悲剧作家的手稿收藏在雅典档案馆时,便以缮写副本为由,先用一笔押金说服雅典档案馆破例出借手稿,然后仿制出了以假乱真的复制件还给雅典档案馆,而把真迹原件永久留在了亚历山大图书馆。正是凭借着这些举动,亚历山大图书馆的馆藏量达到了惊人的近70万卷。
当然,仅凭统治者的意志是远远不足的,托勒密王朝的国王还聘请了当时著名的学者来担当图书馆馆长。亚历山大图书馆的第一任馆长是古希腊文学家泽诺多托斯。他是《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的第一个校注者,我们如今看到的《荷马史诗》很大程度上来自他的贡献,他也是天下上已知最早按字母顺序编写词典的人。图书馆的第三任馆长埃拉托色尼(公元前275年—公元前193年)被西方誉为“地理学之父”,凭借着图书馆丰富的地理资料和舆图,埃拉托色尼在深入研究的根本上,创立了精确测算地球圆周的科学方法,还推导出一年365又1/4天的历法。
亚历山大图书馆还吸引了一批著名的学者馆员,个中包括古希腊墨客、目录学家卡利马科斯(公元前约305年—公元前240年),他创始的基于书本内容来进行分类检索的《Pinakes》(别号《各科著名学者及其著作目录》),可以说是谷歌、百度们的鼻祖。还有古希腊著名哲学家、科学家阿基米德(公元前287年—公元前212年),他创造了杠杆事理、浮力事理,还通过理论打算出了圆周率。
埃斯科里亚尔皇宫图书馆
见证西班牙帝国的伟大时期
1020年,哈布斯堡家族(亦称奥地利家族)登上了欧洲历史的舞台。哈布斯堡家族的第一位神圣罗马帝国天子弗雷德里克三世(1415—1493年)在他所有的藏书上都留下了神秘的“AEIOU”标记,这五个字母实在是“Austria Est Imperare Orbi Universo(奥地利的宿命便是统治天下)”的首字母缩写。弗雷德里克三世将他的野心隐蔽在他所保重的书本中,并且提醒着家族里的所有人:只有书本里所蕴藏的聪慧,才能够真正实现伟大的空想。
弗雷德里克三世的空想终极在查理五世(1500—1558年)时得以实现,哈布斯堡帝国成为名副实在的“日不落帝国”。1516年,哈布斯堡王朝的查理五世继续了西班牙王位,他将西班牙的殖民地扩展到中南美洲。随着美洲各地银矿的陆续创造,巨量的白银跨过大泰西,源源不断地运往西班牙本土。1555年,查理五世将帝国交给了弟弟斐迪南一世与儿子费利佩二世(1527—1598年)。费利佩二世继续了除哈布斯堡家族发源地奥地利和德意志之外的全部领土,并趁着葡萄牙王室绝嗣之机,于1580年吞并了葡萄牙王国及其殖民地,从此迎来了西班牙帝国的顶峰期间。费利佩二世不惜花费重金在他的领土上征采和购买珍稀书本,并在新建的埃斯科里亚尔皇宫建造了专门的图书馆。当1584年落成时,这座集修道院、宫殿、陵墓、教堂、图书馆、慈善堂、神学院、学校于一身的建筑群,让埃斯科里亚尔成为当时欧洲的文化中央。全欧洲最精彩的学者都搜集在这里,见证着一个属于西班牙帝国的伟大时期。
在这座巴洛克风格的图书馆大厅里,筒形拱顶上绘满了带有寓意的壁画,阐释了“博雅七艺”——语法、修辞、辩证、音乐、算术、几何和天文。在费利佩二世看来,要想保持西班牙帝国的壮大,就必须不断从书本中得到知识的给养,而频繁地取用会对书本造成破坏,于是,他将所著名贵的书本都按书脊朝内的办法来摆放,书名则被书写在了书口上。该图书馆收藏了4000份手稿和4万册书本,个中有些为稀世珍本。最古老的一本是1500年前的拉丁文《圣经》手抄本,最宝贵的一册是用金纸刻字贴成的金书,重50千克。
100多年后,利奥波德一世(1640—1705年)和他的儿子查理六世(1685—1740年)仍旧钟情于藏书。利奥波德一世方案了新的图书馆,但是图书馆尚未动工便因奥斯曼帝国军队反攻袭击而搁置。查理六世在摆脱了土耳其人的威胁后,委任皇家建筑师费舍尔·冯·埃拉赫在维也纳设计了一座新的皇宫图书馆。关于这座图书馆,他有一个愿景:向所有人开放,但谢绝收受接管不学无术之人、吊儿郎当之人、喜好吹嘘炫耀之人和凑热闹的人。这座皇家图书馆后来成为欧洲最早的大型公共图书馆之一。
马夫拉图书馆
神秘“读者”世代守护
实在,早在西班牙之前,葡萄牙就建立了欧洲第一个天下性的帝国。但是后来,葡萄牙帝国逐渐衰落,直到佩德罗二世(1648—1706年)在1668年与西班牙正式缔结了和平条约,西班牙承认了葡萄牙独立。1693年,在葡萄牙的外洋殖民地巴西创造了天下上最大的金矿,凭借着金矿所得1/5的法定税收收入,佩德罗二世成为当时欧洲最富有的国王之一。他仿效100多年前的西班牙国王,建立了“绝对君主制”,并将他的王位传给了他的儿子——若昂五世(1689—1750年)。1706年,17岁的若昂五世登基,成为葡萄牙历史上第一位真正的专制君主。
凭借着从美洲大陆源源不断运来的黄金,若昂五世有足够的实力复兴全体国家。在军事外交方面,他整顿武备,扩充海陆两军,派兵攻打伊斯兰天下的奥斯曼帝国。在内政方面,若昂五世敕令建筑了科英布拉大学图书馆、皇家自然历史博物馆、皇家历史学院和马夫拉皇宫修道院。个中,在马夫拉皇宫修道院中便有一座皇家图书馆。
遗憾的是,由于四大工程同时上马,而且都是追求华美、讲究场面和装饰繁复的巴洛克建筑,造成工程量过于弘大。当若昂五世去世时,马夫拉皇家图书馆只是完成了外部建筑,内部装修尚未全部完成。后来,随着巴西金矿的枯竭,再加上1755年里斯今年夜地震,装修工程停了下来。直至1771年,内部装修才基本落成。1792年,宗教组织方济各会接管了图书馆,为了遵照“清贫”的誓约,所有木制品的表面都被刷上了石灰水。虽然失落去了巴洛克风格的光彩夺目,但岁月却让它透露出一种独特的优雅。马夫拉图书馆大厅的拱顶是仿照当时刚刚兴起的铁路轨道而建,颇有时期特色。在这座优雅的殿堂里,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还有一群神秘的“读者”穿梭在书架之间,向那些有可能对书本造成危害的小虫发起攻击,它们便是马夫拉图书馆的守护神——蝙蝠。自图书馆建成后,它们就在这里世代守护。
俄罗斯皇家图书馆
没有任何过度的奢华
1721年,沙皇彼得一世(1672—1725年)称帝,首创了俄罗斯帝国,由于他功绩卓著,被后人尊称为“彼得大帝”。30多年后,叶卡捷琳娜二世(1729—1796年)登基,她是俄罗斯历史上唯一一位被冠以“大帝”之名的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有一句名言:“再给我两百年,我让全体欧洲都匍匐在我的脚下。”这统统大概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归因于她对知识的渴求。她博览群书,尤其喜好历史、哲学、文学、法学,她与当时的法国启蒙思想家交好,与伏尔泰常年保持书信往来,帮助狄德罗完成了《百科全书》。她还喜好文学,翻译了莎士比亚的作品,乃至创作了两部历史剧。
在她去世的前一年,她提出要在圣彼得堡建造一座皇家公共图书馆,要“把教诲的启迪带给俄罗斯臣民”。建成后的俄罗斯皇家图书馆拥有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没有任何过度的奢华,简练、笔直的柱子透露出一种冷漠的优雅,让人油然而生满满的崇高感和对权力的恭敬。但直到1849年,皇家图书馆才正式向学生和广大读者开放,成为一座真正的公共图书馆。
美国国会图书馆
首批馆藏来自总统私人藏书
与叶卡捷琳娜大帝同一时期,在大洋彼岸,新兴的美利坚合众国也建造了一座图书馆——国会图书馆。建于1800年的国会图书馆是天下上最大的图书馆。美国第三任总统托马斯·杰斐逊(1743—1826年)被视为国会图书馆的创始人。他生平酷爱书本,拥有6000多册私人藏书。杰斐逊认为民主来源于知识,以是,当国会图书馆1814年遭遇失落火之后,他用自己的藏书补充了国会图书馆的丢失,使图书馆重新有了首批馆藏。
后来,国会图书馆历经几次扩建,形成了我们本日看到的拥有3座大楼的格局,个中历史最悠久、最竹苞松茂的便是建成于1897年的杰斐逊大楼。1886年,这个仿照意大利文艺复兴风格的建筑设计从浩瀚希腊廊柱式和维多利亚哥特式的设计中脱颖而出。国会图书馆的内部装饰,集结了当时美国本土顶尖的艺术家,所有的壁画、镶嵌和雕刻都精益求精,细节中处处充满着隐喻。走廊中耸立着8位聪慧女神的雕像,支撑主阅览室的大理石柱象征着文明生活与思虑。
《古登堡圣经》《美因茨圣经》是美国国会图书馆最主要的馆藏,前者是15世纪中叶德国的美因茨采取活字印刷制作的最早的《圣经》印刷品,后者是同时期的巨型手抄本。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冷落期间,一位欧洲贩子将包括这两本书在内的一批珍稀图书带到美国,当时国会便是否购买这批图书展开谈论。有人说:“我们是一个年轻的国家,没有悠久的历史。物质固然主要,但精神同样主要,我们须要这样的精神宝藏。”于是,胡佛总统批准花费150万美元巨款买下了这批图书。这种对书本的热爱和渴求,也代表了一种文化精神。
来源: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