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点评”栏目是本刊新开辟的栏目。理论能引领设计,但是不能辅导详细设计实践。现实的设计便是去办理一个又一个的实际问题。开辟本栏目的目的便是针对实际项目中创造的设计问题展开有针对性的谈论。
本文摘自《实联水上办公楼:以柔克刚的设计谋略》,原文刊登于《建筑师》杂志2024年6月刊,总第229期P142-143。头条版已略去文中所有注释、图片来源、参考文献等信息,正式版本以原文为准。
张路峰
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
设计:阿尔瓦罗·西扎+卡洛斯·卡斯塔涅拉
地点:江苏淮安
韶光:2014年
规模:11000m²
化工厂给人的印象常日是管道纵横、塔罐林立,而因生产工艺须要,厂区空间每每单调乏味、尺度巨大。在如此“非人的”环境里如何设计一栋办公楼? 西扎的设计谋略非常明确:以小博大、以柔克刚。
水上办公楼坐落在实联化工厂区西南角的池塘之中(图1)。池塘面积约10万㎡,水深7m。该池塘名为原水净化池,为生产工艺所需,水源由外部引入,水位恒定。办公楼漂浮于池塘中心,第一印象十分低调、安静,但气势撼人,特殊是从厂区入口看去,其白色的水平体量轻盈、柔美,与远处的重金属背景形成强烈比拟,隔水望去,宛若瑶池。水面既是物理的隔离,也是生理的过渡。媒体上喜好将该办公楼比喻为“宛若游龙,盘踞水面”,那实际是空中鸟瞰的效果,现场感想熏染并非如此:经水上栈桥走进建筑,仿佛登上了一艘大船。池塘既是建筑的“园地”,又是建筑本体,或者可以说,池塘放大了建筑的势力范围。如此一来,与厂区超大尺度相反抗的,不再是那区区两层高的办公楼,而是全体池塘。
图1:实联水上办公楼选址区位图(厂区范围未全)
主体建筑建于人工平台之上,平面呈微变的U形,主入口设在首层东侧。进入门厅后流线旁边两分:右侧(北翼)为公共区,支配有报告厅、会客厅、餐厅及厨房等;左侧(南翼)为员工办公区。该办公区从中间一分为二,两区之间设有连廊跨过水院直通北翼公共区及门厅(图2)。二层为高管办公区,与其下方的员工办公区有直接联系,同时设有一条专用廊道斜向超过水院,直达首层门厅(图3)。常日U形平面的交通组织会受两翼分立的局限,但西扎一举破解了这一局限:两条廊道看似大略粗暴,实则神来之笔,它们不但在南北翼和高下层之间建立了便捷的交通联系,还为半开敞的水院供应了独特的围合要素。
图2:实联水上办公楼首层平面图
图3:实联水上办公楼二层平面图
水上办公楼看上去既熟习又陌生,既大略明确又耐人寻味,一如西扎的其他作品,具有很高的设计品质。走在建筑中,感想熏染最强烈的是其不可分解的整体性。从内到外、总体到局部,从空间到节点,仿佛一气呵成。每个开窗都有目的,每个迁移转变都有道理,所有易污染、易磨损的部位都贴上了石材,所有家具陈设都量身定做或特殊指定,所有灯具都只见光芒不见光源,室内照度恰到好处,室外不雅观景对症下药。该设计真正做到了建筑、设备、室内设计一体化,建成10年后的本日去看,仍无缺如初。
水上建筑如何与岸上人流、物流建立联系是设计的难点。西扎为此设计了两座栈桥:一座客用栈桥从东侧连接主入口;另一座做事栈桥从北侧连接次入口。有趣的是,两座栈桥的平面形状虽都是楔形,但宽窄关系相反。客用栈桥外宽内窄,人流可被自然引至主入口;做事栈桥外窄内宽,其宽端恰可作为装卸与回车空间。次入口门厅同时作为隐含消防通道,必要时消防车可穿厅而过,到达内院消防平台。水下管廊虽不可见,却是不容忽略的专业看点(图4)。这些管廊轻松搞定了展开长度达300m的水上建筑的水电系统,并在栈桥的掩护下与岸上的市政系统连为一体。
图4:实联水上办公楼范例剖面图
实联水上办公楼是西扎在中国大陆的首个作品,其后,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杭州,2018)和华茂艺术教诲博物馆(宁波,2020)相继问世。从白色,到赤色,再到玄色,西扎建筑在中国彷佛成了“变色龙”,冲破了人们对他的刻板印象,外部形象大相径庭,而内部空间则品质如一。作为职业建筑师,这位九旬老人所坚守的和所打破的究竟是什么,值得我们寻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