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平路原名麦尼尼路,1922年上海法租界公董局修建,以法国侨民名命名。
1943年汪精卫政权吸收上海法租界时改名康平路。
该路是徐汇区的一条街道,全长999米,宽15米到16米。
康平路因中共上海市委位于此路而有名,为上海实际的权力中央。
康平路是上海永不拓宽的64条道路之一。
紧张的历史建筑和名人故居有:康平路1号住宅(李祖夔住宅),康平路4弄黄家花园,康平路71号荣宅,吴铁城寓所,爱丽公寓,袁良寓所,康平路205号花园住宅(徐汇区老干部局),康平路207弄1号花园住宅等。

精良历史建筑编号:XH-J-041-IV;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4945190000180 康平路1号住宅 民国 天平街道

康平路101号建筑设计 施工技术

原名称/原(曾)利用单位:花园住宅;现名称/现利用单位:花园住宅

地址:康平路1号

层数:2层;构造类型:砖木构造;建造年代:1930年;保护种别:三类

当代派风格。
屋顶为平缓的等坡屋面,立面险些没有装饰,仅窗洞口周边做简化线脚。
入口雨棚和柱子均为大略的几何体。

金融实业家李祖夔(1894-1949,缂丝与田黄收藏大家、上海县知事、大中华火柴公司老板。
上海解放后第一大案被害者)曾在此居住。
1943年,李祖夔与郑午昌、梅兰芳、吴湖帆等人成立抗日爱国民间团体“甲午同庚千龄会”。
“甲午同庚千龄会”的多次聚会曾在此地举行。

康平路1号后来由著名哲学家周抗(浙江诸暨,1914~2002,哲学家、理论教诲家。
华师大党委布告、上海社科院哲学研究所的所长兼党委布告)居住。
周抗在反对“两个凡是”的思想解放运动中做出过主要贡献。
其学生中有如中心党校原副校长李君如等。

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4805190000419 康平路4弄2号花园住宅民国 天平街道

地址:康平路4弄2号

康平路4弄3号,建于1940年。
原为吴昆生(江苏无锡,纺织大王。
其子申新九厂厂长吴中一)建造。
后来将此宅连同周围地皮租借给黄岳渊(浙江奉化,1880~1964,园艺家。
上海市花树同行公会会长、上海市商业同行公会常务理事)。
黄岳渊在此造就栽种了许多名贵的植物花草,使这里成为有名的“黄家花园”。
1944年10月,蓄须明志的梅兰芳为了躲避日本人的纠缠,在康平路黄园内居住了一段韶光并度过了自己的50岁生日。

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4805190000382 康平路63号花园住宅 民国 天平街道

地址:康平路63号

康平路71号是荣家的住宅,也是康平路上最具代表性和最派头的住房。
90年代重新翻造过。
荣家三代人(荣德生,荣毅仁,荣智健)声名显赫,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个商业传奇。
现此住宅为其孙荣智健寓所。

康平路95号乙楼601室,曾经是篮球巨星姚明儿时旧居。
康平路95号,是原上海体委果家属楼,建于1980年代。

精良历史建筑编号:XH-J-028-V;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4805190000420 康平路101弄1、2号住宅 民国 天平街道

现名称/现利用单位:住宅

地址:康平路101弄1-4号/康平路101弄1、2号

康平路101弄1-4号,花园住宅。
1934年竣工,砖木构造。
建筑共3幢,呈“品”字状布局,1号、4号为独立式,2号、3号为联立式。

康平路141号,原为吴铁城(广东喷鼻香山,1888~1953,上海市市长兼淞沪防备司令)寓所。

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4805190000421 康平路172弄35、36号住宅 民国 天平街道

地址:康平路172弄35、36号

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4945190000201 爱丽公寓 民国 天平街道

地址:康平路182号

建于1934年,以著名法商建筑师赉安女儿名字命名。
钢筋混凝土构造,当代建筑风格,局部装饰有装饰艺术派的风格。
最特殊的是入口平台位于车库之上,设计十分奥妙。
周围居民称其为“九层楼”。

精良历史建筑编号:XH-J-094-V;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4805190000429 康平路191号花园住宅 民国 天平街道

现名称/现利用单位:住宅

地址:康平路187-191号

康平路189号,原为袁良(浙江杭县,1882~1952,旧北平市长)的寓所。

精良历史建筑编号:XH-J-031-V;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4805190000290 康平路192-198号花园住宅 民国 天平街道

现名称/现利用单位:住宅

地址:康平路196号/康平路192-198号

法商建筑设计师赉安设计。

精良历史建筑编号:XH-J-042-IV;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4945190000162 康平路205号花园住宅 民国 天平街道

原名称/原(曾)利用单位:花园住宅;现名称/现利用单位:徐汇区老干部局

地址:康平路205号

层数:3层;构造类型:砖木构造;建造年代:1923年;保护种别:三类

原为花园住宅。
略具巴洛克风格。
传说最初是陈果夫、陈立夫兄弟的屋子,现为徐汇区老干部局用房。

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4945190000160 康平路207弄1号花园住宅民国 天平街道

地址:康平路207弄1号

建于1923年。
具有法国文艺复兴风格的花园住宅。
建筑南立面中部底层有半圆形出挑敞廊,二层相应为露台,有古典式栏杆。
建筑层间有水平多重线脚,局部山墙伸出屋檐,上有巴洛克图案雕刻。
据资料先容,1918年,梁启超为了纪念蔡锷,在上海成立松社,社址就设在这幢洋房位置。
同时还建立了一个松坡图书馆。

1949年之后,康平路因中国共产党上海市委员会办公厅位于此地(康平路165号,简称“康办”)而有名,有“上海的中南海”之称。
1966年的“康平路事宜”更是让康平路成为当时上海政治斗争的风暴中央。
此地沿路是上海著名的住宅区,诸多中国政商名流曾在此居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