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逛博物馆已成为深受群众喜好的新的生活办法。
与此同时,博物馆也积极走出“博物馆”,探索活动开展、文创开拓等,积极融入社会和经济发展。

2022年是中国国家博物馆创建110周年。
国家博物馆举办一系列展览和活动。
“薪火不断——罗伯昭捐赠展”“积厚流广——国家博物馆考古成果展”“片羽重辉——国家博物馆文保成果展”等,从藏品征集、考古发掘、文物保护等方面,讲述国家博物馆110年来典守文脉、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进程。
国家博物馆推出的多个展览,吸引着八方不雅观众。

上宏建筑设计上海 常用建材

国家博物馆馆长王春法说,从旧中国局促狭隘的临时屋舍逐步发展成为新时期“海内领先、天下一流”的当代化综合性国家大馆,143万余件品类丰富、类型多样、精彩绝伦的馆藏文物见证了中华文明5000多年的血脉绵延和辉煌残酷,以基本陈设为根本、专题展览为主干、临时展览为支撑的立体化展览体系向天下讲述着中华民族的发奋图强和中华文化的开放原谅。

近日,故宫博物院推出“照见天地心——中国书房的意与象”展览。
展览分为“委怀琴书”“正谊明道”“结契霜雪”三单元,虢叔旅钟、郭熙《窠石平远图》、米友仁《潇湘奇不雅观图》、文天祥《上宏斋帖卷》等105件佳构文物,以及多件当代艺术家的作品,为不雅观众阐释中国书房的文化内核与时期精神。
展览还引入裸眼3D、体感交互投影等技能,供应给不雅观众沉浸式的空间感想熏染。

如今,越来越多的市民选择在节假日参不雅观博物馆,“到博物馆看展览”已成为新的生活办法、新的社会风尚。
据国家文物局统计,2021年全国博物馆举办展览3.6万个,教诲活动32.3万场,全国博物馆接待不雅观众7.79亿人次。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博物馆奇迹得到长足发展。
据统计,2021年新增备案博物馆395家,备案博物馆总数达6183家,排名环球前列。
5605家博物馆实现免费开放,占比达90%以上。
博物馆发展质量显著提升,在弘扬中华精良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前辈文化,构建公共文化做事体系、做事公民美好生活,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人类文明互换互鉴中的浸染更加彰显。
2021年,《关于推进博物馆改革发展的辅导见地》印发,提出到2035年,中国特色博物馆制度更加成熟定型,博物馆社会功能更加完善,基本建成天下博物馆强国,为环球博物馆发展贡献中国聪慧、中国方案。

守正创新,构建线上线下相领悟的博物馆传播体系

浙江理工大学研学团队利用假期来到湖州市南浔区辑里湖丝馆,理解辑里湖丝,亲自体验了缂丝工序。
在这个不大的馆内,不雅观众在理解当地丝绸文化的同时,还可实地体验江南农俗。
“每年都会有超万名游客过来,小朋友可以画丝绸扇面。
应季时节,学生还能体验养蚕、剥蚕茧。
”馆长王一士说。
今年,馆内还搭配培植了南浔丝博家庭农场,游客可以体验南浔特色美食、民俗文化。

除了大型博物馆,中小博物馆也受到了人们的喜好。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顾玉才说,要坚守文物博物馆事情公益属性,发挥好综合性大馆辐射带动浸染和中小博物馆基本文化权柄保障功能,鼓励行业博物馆培植,勾引规范非国有博物馆发展,深化学术研究,创新展览展示,推动文物活化利用,推进文明互换互鉴,守护好、传承好、展示好中华文明精良成果,不断推进新时期文物博物馆奇迹高质量发展。

在博物馆类型和内容不断拓展的同时,博物馆展览的内容品类和呈现形式也更为丰富多元。
在互联网平台,互动体验类博物馆吸引了浩瀚年轻不雅观众关注和打卡,成为城市文化的组成部分。

各大博物馆坚持守正创新,不断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创新展览展示办法,提高展陈质量,推出更多不雅观众喜闻乐见的佳构展览,打造一批立得住、树得起、叫得响的展览品牌。
全国各地博物馆推出展览、免费讲解、文化讲座、文物鉴定、修复展示、互动体验、教诲研学等丰富多彩的线下活动,推出“云展览”、“云教室”、文博知识竞答、征文比赛等一系列线上特色活动,更好知足公民的精神文化需求。

2021年,全国博物馆策划推出3000余个线上展览、1万余场线上教诲活动,网络总浏览量超过41亿人次……各大博物馆积极运用网络科技手段、拓展新媒体平台,通过藏品数字化、网络直播、线上展览等办法,全方位促进博物馆数字化。
顺应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趋势,各地推动聪慧博物馆、流动博物馆培植,发展云展览、云教诲,加强与融媒体、数字文化企业互助,创新数字文化产品和做事,构建线上线下相领悟的博物馆传播体系。

文创、教诲、演出,“博物馆热”有内涵

故宫红墙上的装饰有什么功用?怎么通过屋顶来分辨故宫建筑的等级?9月2日,北京顺义国际人才社区办、顺义区空港街道约请故宫博物院文保科技部副研究员吴伟,为北京海嘉国际双语学校的学生带来一堂别开生面的博物馆知识课。

9月起,北京顺义国际人才社区办、顺义区空港街道开展“探寻历史精髓 对话文物传奇”博物馆教诲进学校、进社区系列活动,约请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的专家和学者讲座、讲课,让更多学生、居民理解博物馆文物背后的故事。
北京顺义区空港街道办事处主任王斌说,我们坚持以文化为纽带,推出包括文化养老、亲子活动、传统文化教室等。
这次推出博物馆教诲进社区、进学校,希望弘扬博物馆文化,带动人们理解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从而让更多人关注、亲近中华精良传统文化。

博物馆知识遍及、博物馆课程开设、博物馆研学……近年来,博物馆干系内容以各种形式走出有形的博物馆。

外包装以国博馆藏文物堆彩赤壁赋圆漆盘为原型,以传统走马灯形式呈现了泛舟赏月的故事,奥妙还原苏轼笔下的《赤壁赋》……中秋佳节,国家博物馆文创月饼受到欢迎。
从食品、文具到茶具、手机挂件,博物馆文创开拓日益多元,并结合传统节日推出各种产品。
设计风雅、制作精良的博物馆文创,让人们体味传统文化,把“博物馆”带回家。
博物馆文创,成为人们体验博物馆的另一种办法。

以故宫瑞兽“甪(lù)端”为原型,原来静穆持重的故宫文物在舞台上“活”起来,和大小不雅观众携手打开故宫瑰丽天下的大门,踏上一场关于爱、传承和发展的探索之旅。
近日,音乐儿童剧《甪端》在中心歌剧院戏院正式与不雅观众见面。
近年来,以博物馆文物和文化为创作题材的演出,受到不雅观众的欢迎。
通过电视节目、交响乐、舞剧、儿童剧等多种形式,博物馆和博物馆文化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

博物馆正在日益融入社会发展,促进文旅领悟,助力村落庄振兴。
国家文物局通过组建博物馆同盟、培植博物馆之城、推广“流动博物馆”等,主动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将文物资源禀赋积极转化为创新发展动能,为推进区域协同发展、城市有机更新、村落庄振兴发展贡献了力量。
根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央测算,2019年,全国5535家博物馆共带动旅游收入约324亿元、对GDP的综合贡献为539.46亿元,除博物馆自身从业职员(10.8万余人)外,还带动约1.5万个直接就业岗位和近2.7万个间接就业岗位。

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心高度重视博物馆事情,我国博物馆奇迹发展取得显著成绩。

“博物馆凝聚中国精神,大力弘扬中华精良传统文化、继续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前辈文化,造就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代价不雅观,提升了国家文化软实力,为培植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贡献了应有力量。
”李群说。

资料来源:《公民日报》2022年9月11日第5版、国家文物局

来源: 北京文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