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即将远去,这一年我们仍在新冠疫情的裹挟中前行,突如其来的停息键,我们思考着人与人的关系,人与建筑的关系,建筑是否是冰冷的水泥盒子?是否只是人类避身的容器?或许,建筑也是从地皮上成长出来的“大树”,是人类意识的寓所。

小隐建筑事务所成立于中国成都,是意象建筑论的首创者和践行者,追求与自然共生,营造具有情绪和生命力的诗意空间,创造全新的多维体验空间。
我们在高寒高海拔地区播撒当代建筑的种子,糅合了大地和天空。

文成暂时建筑设计 施工管理

一、在高寒高原地带进行建造,碰着的技能难点有哪些?

然乌湖营地是我们西藏项目中温差最大的一个, 时令温差及昼夜温差别常大, 极度情形下单日温差超过40 度。
这对建筑材料、建筑设备的选择带来非常多的限定。

△ 然乌湖营地 拍照:存在建筑

除了温差,极度景象也十分影响正常施工韶光安排。
西藏大部分地区一年有超过 5 个月的冰雪景象,夏季突发的雨雪、高温、大风等恶劣景象使得一年当中可以正常施工的韶光和周期非常有限。
邦达旅游集散中央所在的邦达草原, 每年 10月尾开始下雪,一贯要到次年5 月旁边冰雪才能解封。

△ 培植中的邦达旅游集散中央 ©小隐建筑

由于西藏地形繁芜,大部分地区道路波折、 弯多弯急、隧道涵洞密布, 泥石流塌方等造成道路损毁的情形时有发生,这对施人为料和施工设备运输带来非常大的影响。
超过 13 米的建材险些无法运达施工现场,大型施工设备如吊车、打桩机等无法运送,道路损毁和恶劣景象也会导致运输韶光的不可控。

高海拔对施工职员身体体能是一项非常大的寻衅,然乌湖海拔 3900 多米, 2016 年项目开工不到半个月,第一波工人就集体撤场, 怒江不雅观景台海拔 2800 多 米,仅做桩根本打孔事情就换了6 波工人。
很多低海拔地区的施工职员根本无法 适应高海拔景象, 这也导致施工职员的选择变得局限。
其余,高海拔对一些施工工艺也带来非常大的寻衅, 如电焊、 混凝土浇筑、金属板材的安装等等。

△ 天路72拐 ©小隐建筑

△ 怒江不雅观景台项目地 ©小隐建筑

二 、针对这些难点,你们是怎么办理的?个中可能涉及到一些独创性的技能研究么?

实在,谈不上独创性的研究,大部分建造手段都这天常的,或是古人用过但被大众逐渐遗忘的,我们只是选择了得当的建造办法来办理问题。
而关于施工建造的独创性, 我们认为还是要依赖革命性的新材料研发才能得以实现。

考虑到高寒地区的温差极大,在进行建筑选材时,要避免采取变形系数大的板材作为建筑材料,这些材料随意马虎受温差变革导致老化、变形、脱落的加剧,于此,应紧张选用石材、木材、水泥制品、 当地本土材料和一些变形系数小的金属材料;施工工艺方面,要尽可能多的采取胶粘的施工工艺,而尽可能少采打水泥粘接的施工工艺。
一方面高寒地区施工周期短不利于水泥粘接施工,极大的温差和冬季冰冻会造成水泥粘接大量的开裂、剥落、 脱落、碱蚀等等。

然乌湖营地是我们在西藏的第一个项目,建筑主体为钢构造,外不雅观主材经由多番周折,末了选定白色水泥纤维板、赤色耐候钢板、现场筛选的卵石、废弃火车枕木等。
项目建成后一度成为318沿线的标杆项目,在西藏地区颇具影响力,这也为我们后续几个藏区项目创造了机会。

△ 然乌湖营地 拍照:存在建筑

怒江 72 拐峡谷不雅观景台是我们现在还在施工中的项目, 我相信建成后会是西藏地区独具特色的体验寻衅项目。
个中一号不雅观景台主体是钢桁架构造, 从峭壁上出挑 27米,外不雅观主材是赤色耐候钢板和入口SGP夹胶玻璃。

△ 怒江不雅观景台效果图 ©小隐建筑

邦达旅游集散中央,建筑主体也是钢构造,坐落在海拔4200 米的邦达草原,外不雅观主材采取白色陶瓷薄板、铝单板、当地片石、石板瓦等。
拉萨奔驰环球做事中央是我们在西藏大城市的首个项目,紧邻文成公主剧院,远眺布达拉宫,建筑主体也是钢构造,外不雅观主材是白色和藏赤色陶瓷薄板、深灰色的高强度合金铝板。

△ 邦达旅游集散做事中央效果图 ©小隐建筑

△ 拉萨奔驰环球做事中央效果图 ©小隐建筑

在西藏这种交通运输不便、 施工周期受景象影响非常大的地方, 钢构造是非常理 想的建造办法,现场施工量少、安装快捷、综合造价可控。
这些项目的外不雅观主材共同特性是耐候性好,施工工艺相对大略,简化现场操作,利于项目落地。
我们希望这些具有创造性设计的项目在品质和完成度方面也是非常精良的。

△ 然乌湖营地 拍照:存在建筑

△ 然乌湖营地布局剖析 ©小隐建筑

考虑到地区分外条件,合理的施工韶光和施工工序方案,避免冰雪期和突发恶劣景象给施工建造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从而担保项目进度。

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完成的不仅仅是狭义上的设计, 更要从设计的角度先行考虑项目落地偏远地区受到的制约。
在设计初期就要尽可能多地考虑到材料运输的问题,避免采取大规格的建材。
高寒地区采取钢构造建造时,要特殊把稳构造构件的合理拆分,担保材料科学的力学性能条件下,将材料拆分为便于运输的尺寸规格。
同时很多大城市常用的设备都很难投递,要考虑合理的施工方法和机器设备以及考虑好替代的施工手段,确保施工建造的顺利开展。

△ 怒江不雅观景台效果图 ©小隐建筑

△ 怒江不雅观景台钢构造模型 ©小隐建筑

△ 怒江不雅观景台钢构造安装拆分仿照 ©小隐建筑

尽可能避免繁芜的施工工艺,高寒高海拔地区对施工职员身体体能、生理承受都是非常大的寻衅, 理性选择合理的工艺做法和施工方法,提前在项目地区做好各种施工咨询事情, 避免盲目追求“ 高技” 导致的“ 水土不服” 造成资源摧残浪费蹂躏。

这些技能问题藏区的项目都会碰着, 怒江不雅观景台项目是非常范例的代表, 这个项目碰着的设计和施工问题, 险些可以席卷藏区所有项目碰着的问题。
怒江不雅观景台项目从设计之初, 我们就提出了“ 寻衅” 的理念,除了供应给游客关于“ 寻衅” 的体验之外,项目本身的设计和建造也是对高海拔地区工程培植的一次重大“ 挑 战”,对付我们在藏地工程的实践有着非常主要的意义。

△ 怒江不雅观景台效果图 ©小隐建筑

不雅观景台选址在一处峭壁之上,与怒江落差 110 米,园地横跨 260 多米的怒江,且 正好处于河谷风口,北岸紧临 G318 , 但南岸却没有道路举动步伐,可达性非常差。
从 一开始的地形测绘、地质勘查开始, 设计事情就困难重重。
为了营造天路 72 拐、怒江峡谷“ 险中求险” 的西行体验, 设计方案也做了非常大胆的考试测验和寻衅。
后 续做了大量的专项设计论证事情,地灾评估、 风洞试验、 TMD 打算、悬臂钢构造施 工仿照等等,为后续的施工建造供应了足够的技能支撑。

△ 培植中的怒江不雅观景台 ©小隐建筑

同时,怒江不雅观景台空气稀薄,含氧率低,常年伴随六级以上大风,两岸山体表层 地质构造不稳定, 雨季期间泥石流及落石征象时有发生,施工安全隐患极大。
不雅观 景台培植过程中, 我们和施工团队一起占领了不少难题。

难题一: 测绘和丈量放线。
由于项目建筑物、 构筑物的分部横跨 260 多米的怒 江,怒江南岸只有仅能单人通畅的波折毛路, 需手脚并用才能通畅。
前期虽然做 了 1:100 的详细地形图,在实际丈量放线时也困难重重。
有些点位处于峭壁绝壁 上,河谷的风非常大,无人机无法精准操控, 只能选择 RTK 丈量仪人工放线,没 有临时施工便道, 只能绑安全绳悬吊在峭壁上开展丈量放线事情。

△ 不雅观景台险要的园地现状 ©小隐建筑

难题二: 根本开挖。
不雅观景台位于天路 72 拐和怒江虎跳峡之间,分外的地理位置导 致大型机器无法通过。
不雅观景台地基采取桩根本,桩根本处于峭壁绝壁上的不同面 层,无道路及平整施工面, 条件限定只能选择人工水磨钻办法进行桩基施工。
桩 基最深达 35 米,下部全部为岩石,而且岩层不断变革, 多数岩层的岩石坚硬且密 度很大, 改换了市情上 50 多种钻头都无法达到钻孔需求,项目部送取岩石样品至 重庆、山东等刀具厂家进行岩石剖析定制钻头,才配置出适宜本项目的定制钻 头。
桩根本的施工历经半年之久,改换了 6 个施工班组,经由数百人的努力才得 以完成。

△ 峭壁边打桩的水磨钻群 ©小隐建筑

难题三: 职员、设备和材料的运送。
施工职员和材料在施工现场的转运也是一个 难题。
怒江南岸没有施工便道,施工职员须要驾车绕行几公里, 从临时钢桥跨过 怒江,再步辇儿至施工点位, 在海拔 2800 多米的条件下, 工人从施工板房到达施工 点位须要靠近 2 个小时,来回耗费约 4 个小时(无负重的情形下)。
不雅观景台根本 为钢筋混凝土深桩基,主体为高档级钢构造, 外不雅观主材为混凝土、钢构件、耐后 钢板、不锈钢、 特种玻璃等。

用于怒江南岸的材料虽然经由多次的设计拆解,但是 仍旧非常重,单靠人力无法送到。
一些中小型的施工机器(挖掘机、破碎机、空 压机等等)也无法到达南岸。
为此, 项目部先搭建了临时跨江滑索,保障施工机 械的两岸来往,后来又架设了货运滑索,保障施人为料顺利投递南岸。
同时,多方努力将一台 100 吨吊车投递南岸施工现场, 并在怒江北岸搭建了 60 式塔吊。
施 人为料运达现场后利用吊车卸货,再利用塔吊转运至过江吊装平台,再通过滑索 投递对岸,之后只得采取人工办法转运至各施工部位, 前后须要至少 4 次转运。

△ 跨江货运滑索 ©小隐建筑

△ 峭壁边的塔吊和吊车 ©小隐建筑

难题四: 混凝土浇筑:紧张构造体系,构造师禁止利用自拌混凝土,必须采取高档级商混担保构造质量。
间隔项目地最近的混凝土搅拌站在八宿县城,相隔 40 多公里,车程韶光 1 个多小时。
搅拌车无法到达怒江南岸,由于搅拌车太重,也无法通过货运滑索过江。
为此在怒江上搭建了 150 米旁边的便桥,在便桥上铺设混凝土运送专用管道,将混凝土打到对岸。
混凝土运送过程常常发生堵管的情形, 发生堵管则必须在一小时内立即疏通,否则混凝土凝固,运送管道报废, 须要割断再重新铺设新的管道。

其余由于搅拌站间隔太远,搅拌车运输过程耗费韶光久,跨江的运送也非常繁芜,以是每一车混凝土都须要争分夺秒,合理安排好全体运输和浇筑流程,稍有不慎,一车混凝土就废了。
怒江南岸混凝土浇筑点位较多,部分峭壁顶部的少量栈道点位因运送间隔太长,实在不能采取混凝土运送管 直接浇筑,经构造师赞许,采取自拌料办法事情,在知足质量哀求的条件下,施工效率极低、进展缓慢。

△ 跨江便桥 ©小隐建筑

△ 运送管道进行跨江混凝土浇筑作业 ©小隐建筑

△ 自拌混凝土浇筑 ©小隐建筑

难题五: 峭壁侧壁根本施工。
不雅观景台的跨江玻璃吊桥须要在峭壁侧壁进行隧道锚 碇根本施工,隧道锚碇 30 米深,作业面距平台 20 多米高,下部便是涛涛怒江, 机器没法到场,只能在峭壁上搭建脚手架组群,采取空压机风镐凿进,由于山体 表层石头有风化松动的情形,施工过程中,山体上方常有落石掉落。

△ 侧壁根本施工中搭建在峭壁上的脚手架 ©小隐建筑

△ 崖壁上的隧道锚 ©小隐建筑

△ 隧道锚钻掘作业 ©小隐建筑

难题六: 钢构造吊装。
不雅观景台为钢桁架构造, 悬臂端外挑 27m, 悬臂支座附近桁高 2.4m,桁架高度由支座处向悬臂端逐渐减小, 悬臂端桁高 1.5m, 离怒江垂直高度 约 110 米。
根G318 的运输限定,综合考虑剖析决定, 桁架在工厂分 46 段制作运输至现场,在现场拼装后再进行吊装,个中悬挑部分主桁架分为 26 段。
由于吊装对悬臂构造的预起拱、焊接、掌握点位移等哀求极高,加上现场随时伴有大风,全体安装过程对工人哀求之高, 在西藏地区是罕见的。

△ 钢构造吊装 ©小隐建筑

三 、建造过程中,“ 文化冲突” 可能会表现在什么地方?

有打仗互换,自然就有冲突。
更为主要的是如何化解冲突,到达共识共赢。
无论 是“ 宗教崇奉” 还是“ 地方保护”, 尊重是大条件。
对当地“ 宗教崇奉” 提前做 全面的理解是避免冲突的最佳方法, 这方面的冲突是要杜绝的, 否则会引起及其 严重的抵牾。
“ 地方保护” 方面,提前理解当地一些俗成的“ 社谈判定”,协同 当地政府和“ 地方代表” 做好沟通, 达成多方共赢共同发展的共识,为施工建造 提前扫清障碍。

△ 培植中的邦达旅游集散中央 ©小隐建筑

四、如何实现与藏区地域文化的调和共融?

首先是尊重, 在尊重的条件下探索打破和创新的可能性。
在附近城镇、村落落的地 方,在生活习俗、 建筑形制、装饰、 材质、色彩等方面,尽可能与周边形成和谐 的建筑文化基调。
在阔别城镇、村落落的地方, 我们更多是关注建筑与自然的关 系,让建筑更好的融入自然环境当中,在此根本上把地域文化的一些特质做一些 重点的表达,比如崇奉、色彩、传统元素等等。
时期在不断的进步,在尊重当地 的条件下,当地人也在希望与时俱进,参与一些当代的、新的理念和思想,能匆匆 进相互的发展、进步、领悟。

邦达旅游集散中央和拉萨奔驰环球做事中央紧邻城镇, 尽可能的与周边民居和当 地传统建筑元素去呼应, 然乌湖营地、 怒江不雅观景台阔别城镇, 设计上更方向当代, 与自然领悟。

△ 然乌湖营地 拍照:存在建筑

△ 怒江不雅观景台 ©小隐建筑

五、“ 绿色建造” 是如何植入到设计及施工过程中的?实际上,建筑是一种人造物 的参与, 你们会怎么样尽可能降落对高原薄弱生态的影响?

培植肯定就会有一定的毁坏,设计谋略上我们会从建筑选址、建筑参与大地的办法、建筑材料、建筑布局等多方面去思考“ 绿色建造”。
不去毁坏原有阵势和大树是基本原则,在藏区小规模的草地、地被植物的规复还是相对随意马虎的, 但是种树是非常困难的事情。
所有项目我们都充分利用地形, 因时制宜,避免大挖大填,我们选择钢构造和预制装置为主的建造办法,也是为了降落施工建造对环境的影响。

例如,然乌湖营地选址在一片泥石流冲沟堆积而成的荒地上,建筑整体架空,一 方面是为了应对北侧 G318 雨季的大水,另一方面,是为了尽可能将地皮还给自然,栽种草地和灌木,同时在阁下上百亩荒地上植树, 几年过去树木长成,营地已然处在丛林之中。

△ 然乌湖营地选址泥石流冲沟 ©小隐建筑

△ 2021年营地终年夜的树木 ©小隐建筑

有的项目位于比较荒凉的地方,建筑对环境的影响非常小,反倒是环境不太适宜 建筑的发展,我们改造环境,植树造林、发展果林经济等等,以人力去改进和营 造一个更“ 绿色” 的自然环境。
怒江不雅观景台矗立在一片荒原峭壁之上,希望打造 G318 沿线极限寻衅的旅游地标,通过不雅观景台衍生出更多旅游项目,发展当地经济。
为此政府在不雅观景台北侧方案栽种大规模的果林,数年往后,这片荒原定会被绿荫庇护。

△ 不雅观景台北侧新种果林 ©小隐建筑

六 、业主方对高原地区的商业项目会提出什么比较特殊的需求和期待吗?

所有业主的需求基本都是同等的:生存和发展。
高原地区的发展离不开大家的参 与。
然而,高海拔对人的身体性能和生理感想熏染都有非常大的影响,很多商业活动在这些地方都没法开展,结合业主的资源一起探索适宜项目的商业业态, 并研发对应的产品是一个非常困难的过程。
为了提高人们的生动度,更好的感想熏染高原生活,建筑设计也须要更多的考虑人在高海拔地区活动的舒适性, 供暖、供氧、合理的交通方案……

七、经济及市场效益成分在整体设计中产生了若何的影响呢?

这是一个相互浸染的过程, 很大程度上经济及市场效益会直接影响一个场所的活力。
这次的疫情导致人们都没有办法出行,西藏很多地区是依赖旅游家当带动发展起来的,没有人们的参与,也就没有了经济流利,很多场所都逐步荒废了。

而在正常的情形下,场所的吸引力决定了人们是否乐意参与进去,促进这里的经济及市场。
这时, 一个好的设计方案对一个地方的发展有着非常主要的促进浸染,这种浸染力因此点带面的,是高效的。
建筑是做事于人的活动,人们是否乐意参与进去,直接决定了建筑场所的活力,而一个场所的活力很大程度上又决定了经济及市场效益。

△ 然乌湖营地 ©小隐建筑

然乌镇人口 1496 人,共 133 户。
然乌湖营地落成后, 引入“ 农业电商”,为当地 村落民供应了一个农特产品对外营销的平台,带动穷苦户 60 户,人均收益从 3 千元/ 年(人为收入)不到提高到 3.5 万元/ 年(人为收入), 项目年扶贫分红 400 万 元,带动周边新建酒店 45 家,全面改进游客居住环境。
怒江不雅观景台目前已为当地 增加了至少 48 个就业岗位,就业收入超过 300 万元/ 年。
期待不雅观景台落成后,能为区域旅游赋能, 为这片热土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 然乌湖营地 ©小隐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