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黄酒“火”了一个村落

三海村落直播间里卖黄酒。
通讯员供图。

平易近升建筑设计 材料设备

走进三海村落,被路旁各色黄酒广告牌吸引,黄酒作坊里摆满了各式各样的酒壶、酒坛,阵阵酒喷鼻香从作坊中飘出,“挑逗”着游客的嗅觉。

今年72岁的谭学云,十几岁就随着父亲学会酿造房县黄酒。
2018年以来,谭学云每年酿制5000多公斤黄酒,发卖收入达到10万多元。
在她的带动下,周围庄家纷纭做起了黄酒。

以前,房县城关镇制作黄酒多以小作坊、散户为主,按照干系政策,小作坊生产的“房县黄酒”只能在当地发卖,或者委托亲戚朋友代售,不能进商超,发展受限。

近年来,该镇以有“黄酒小镇”必有“黄酒村落”发展理念,以对接引进庐陵王酒庄、忠和酒业等规模龙头企业为支点,以三海村落集体名义领办黄酒专业互助社总牵头,实施大证管小证,一证管多坊,支持家庭农场、手事情坊等新型市场主体,栽种糯稻超千亩,改造标准化黄酒作坊100余户,做到“八统一”(统一地产糯米、统一地产小曲、统一酿酒工艺、统一酿酒用具、统一质量标准、统一包装标识、统一品牌宣扬、统一发卖定价),造就谭学云、邓平、谭祥春等一批黄酒酿造大户,培植“酒坊+互助社+电商”的黄酒体验馆。

通过政策扶持、示范引领、技能支持、互助社同盟,已成为了名副实在的黄酒专业村落。
全村落年产黄酒5000余吨,发卖额达1.2亿元,线上发卖7000万元。

一枚樱桃“红”了一个地方

八里村落樱桃展示。
通讯员供图。

“我们这里樱桃园一到过五一,这是个旅游胜地,人多得很,连车都走不成。
为了老百姓多些收益,村落上还有樱桃保护价,我种了樱桃十亩,每年收益有好几万。
”城关镇八里村落张国顺先容到。

春赏花、夏摘果、 秋不雅观景 、冬看雪,樱桃经济由“一月红”变为“四季火”,“一颗樱桃”激活了八里村落村落庄振兴、农人增收的“大家当”。
一颗小小的红樱桃在该村落燃起生态栽种的星星之火,并在全镇形成燎原之势。

该镇采纳“造就示范户、确定示范村落、多渠道扶持、保姆式做事”等方法,规模化发展樱桃家当,成立樱桃栽种专业互助社,形成“党支部+专业互助社+基地+庄家+电商”家当发展模式,巩固“万亩樱桃·十里长廊”项目,擦亮“房县樱桃”国家地理标志品牌,推广樱桃规模化标准化栽种,提档升级樱桃家当路,培植生态停车场、不雅观光亭、樱花山地公园,成功举办10届樱桃采摘节,大力发展村落庄旅游。

与四川农业大学签订樱桃栽种科技互助计策协议,引进14个品种的樱桃进行研究,新建高标准樱桃示范园,实行“科研+基地+公司+村落集体经济组织+庄家+品牌+景不雅观”的发展模式,建立多品种、规模化、标准化的樱桃生态栽种示范基地;稳定栽种规模,增加品质效益,深度开展樱桃的深加工及文创产品研发;通过研学产结合,重点扶持经营主体,提高产品的有名度;坚持农文旅领悟,发挥综合效益。

八里村落因樱桃而富、因樱桃而兴,在振兴村落农户当同时,看重造就村落庄文明新风尚。
村落里年年调集果农开会,对樱桃实施统一定价,并提醒村落民对待游客要诚信、激情亲切、大方。
如今,一颗小樱桃家当已成为八里村落群众增收致富的大家当。
目前,全镇樱桃家当总规模达到1万亩,家当总收益打破1亿元。

一个公司“活”了一方经济

小西关商务中央全景鸟瞰。
通讯员供图。

“现在看到的这个大楼叫兰欧酒店,是我们社区全资投资的一个酒店,引进兰欧品牌过来经营,总建筑面积为7500平方,总投资1600多万元,现在一年给村落集体上交租金收入是116万元。
”城关镇小西关社区大党委布告张良均说。

如何增加社区集体经济收入,把资源和项目有机结合?城关镇小西关社区党支部结合实际,注册成立十堰市房县民升做事有限任务公司,探索出了“招商引资+资源变现”模式,走出“有资源没项目”局限。
通过深入开展精准招商,充分利用集体拥有的门面房和厂房等,通过租赁、入股经营等办法,在增加集体收入的同时,带动辖区居民就业增收。

小西关社区还通过EPC项目互助的办法,履行了西关商务中央项目,该项目从2022年4月份动工培植,一期工程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建成后每年可以为村落集体增收300万元。
商务中央建成后,可以用于商务、酒店、写字楼、商超等商务活动。
同时充分利用地皮资源,通过招商引资,培植了小西关购物广场,建筑总面积达到12000平方米,建成之后,每年可为社区增加集体经济收入250万元。

近年来,城关镇充分发挥政策、组织、资源上风,聚拢镇域各种生产要素,引发各基层组织党建引领新活力,在上风家当发展上延链补链强链,精准支撑村落集体经济发展基石,多模式首创村落集体经济壮大发展。
通过摸清集体资产家底,积极整合盘活旧办公场所、校舍、厂房及荒山、荒坡等闲置资源,通过培植市场门面房和厂房,自主经营或对外出租房屋,赚取租金及管理利用费,将“沉睡”的集体资源盘活为发展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