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虫虫

序言:

长期以来,受文艺复兴思想的影响,古希腊、古罗马风格一贯被认为是西方古典建筑之源,是古 典主义的集中表示。

战斗与文明希腊建筑设计 住宅建筑设计

通过对古希腊、古罗马文明进行系统研究,从所处的时期背景、建筑风格以及社会意义等方 面进行详细剖析,理解建筑所表示的审美情趣和社会文化。

以数为美是西方古典主义建筑的紧张表现形式, 在古希腊建筑中,黄金分割法则被运用在建筑的各个 方面。

古希腊建筑方面的造诣紧张表示在神庙的建造 上,从公元前7世纪起,开始兴起一种围柱式的建筑 并成了希腊建筑的一种紧张形式。

围柱式建筑常日是长方形神殿, 四周用柱子环绕起来, 柱子上方有檐部, 顶部还有一个三角楣。

柱子文明是古希腊期间涌现的,在古希腊之前更早的古埃及,他们是利用金字塔的模式,这与两地当时所采纳的政治制度有关。

古埃及采取的是法老高度集权的专制制度,法老便是最高代表,就像金字塔的顶端一样,但古希腊采取的奴隶制民主制度。

每个公民都有投票权,都可以参与、商量国家大事,就像围 柱式建筑一样,每根柱子去共同分担重量。

以是建筑 的形式也反响了当时社会的政治构造。

以是当时柱子 在神庙建筑中起着相称主要的浸染,并且它的样式非常多,大致可分为三种。

是多立克柱式、爱奥尼 柱式、科林斯柱式,这些柱子都是由基座、柱身、柱 头三部分组成的,但个中细节部分又有许多的不同。

多立克柱式是直接立在台阶上的,没有柱基,柱头是 由一个圆盘加方形的顶盘组成,柱身部分比较粗壮, 并且从下往上逐渐缩小,但是中间又有微微鼓出来的弧度。

就像人们在用力的时候肌肉鼓起的状态一样, 从而形成某种张力和弹性, 以是它是一种力量的象征, 显得比较简约、朴素、庄严,多运用在希腊本土。

古罗马期间

希腊人以数为美的古典主义理念影响了古罗马建 筑以及之后的建筑,以是古罗马建筑的风格与古希腊文化有一种传承的关系。

罗马在征服了希腊后,就在 希腊王国的废墟上建立起自己的帝国,但在文化方面 是被希腊文化所影响的,以是古罗马的艺术多少还是 保持了古希腊的原状。

由于在人才方面,大批希腊的艺术家、哲学家、文学家都被俘虏到了罗马。

以是在 罗马事情的艺术家大都是希腊人,罗马收藏家大都购 买希腊大师的作品或复制品。
同时还把大量的希腊雕像抢夺到罗马。

使罗马成为一个雕塑之城,以是希腊艺术一贯以来都是罗马人临摹的模板。

但在此根本上 又有一定的创新,便是在建筑顶部增加了一个拱顶。

由于当时涌现了一种新的材料混凝土,其造价低廉、 运输方便,能减轻建筑构造的重量。

以是罗马人就用 这种新型的材料建造了建筑的拱顶。

罗马人最突出的造诣便是建筑,而建筑中占紧张地位的是一种大型公共建筑。

这些建筑物既能为罗马 公民供应一个公共活动的场所,也能知足贵族的生活需求。

罗马的建筑物包括广场、凯旋门、圆形戏院、 神庙等。

罗马万神殿

公共建筑方面,罗马万神殿是帝国期间的建筑典范。

万神殿最初建于公元前 27 年,后来由于雷电引起的大火, 导致神殿被毁坏了大部分。

到了公元 2 世纪,天子哈德良在原神庙的根本上重修了万神殿。

后来又在圆形的神庙前面加了一段希腊式门廊,方形神庙就 成了全体神殿的入口,以是万神殿就成了一个罗马神庙与希腊神殿相结合的综合性建筑。

神殿内殿可以看 到一个巨大的圆形大厅,直径为 43.5 米,从地面到顶部也是 43.5 米。

在当时一贯是天下建筑史上最大的一 个圆顶,全体圆顶重达 5000吨。

为了支撑起这个沉 重的圆顶,大殿的墙壁特殊厚,并且为了减轻屋顶的重量,圆顶越往上建越薄,并且在圆顶的内部做了五层内凹的方格。

方格随着圆形的曲线,自下而上逐渐变小。

在材料方面采取的是罗马人发明的混凝土,在 一定程度上能减轻建筑构造的重量。

全体建筑没有窗户,只是在拱顶的正上方中心开了一个圆窗,圆窗的直径有9米,这是神庙主殿唯一的采光口。

阳光通过这个圆窗照进神庙,形成了像聚光灯一样的光芒。

光芒也会随着太阳的移动而变革,使得圆顶内凹型的方格产生了一种规律的变革。

冲破了圆顶的单调和沉闷感,室内的光芒和气氛会随着景象的阴晴变革而变革。

罗马斗兽场

斗兽场是罗马人独特的创造,这是罗马帝国于公元 70 年征服了耶路撒冷后建筑的,长轴 188 米,短轴 156 米,大约可容纳 45 000 名不雅观众。

凯旋门

凯旋门是罗马统治者为了纪念战役胜利而建造的一种纪念性建筑,常日建立在城市紧张街道中或广场上。

其用石块砌筑, 有1个或 3 个拱门。

罗马帝国期间, 每一场重大战役胜利后,都要建立凯旋门。

由于在一个地方取得了战役的胜利之后, 就会派信使回去通报, 当地就开始动手建造凯旋门。

由于从打仗的地方返回罗马城,路途非常远,须要几个月的韶光。

以是罗马 城就有足够的韶光在军队回来的路上建一座凯旋门, 欢迎他们的归来。
现存最著名的凯旋门是提图斯凯旋 门和君士坦丁凯旋门。

提图斯凯旋门

提图斯凯旋门建于公元 81 年,建筑规模比较小, 只有 1 个拱门,高 14.4 米,宽 13.3 米,门两边的柱子采取了爱奥尼和科林斯的稠浊柱式,拱肩上雕刻着飞行的胜利女神。

门额上采取庄严的字体雕刻出纪念性铭文。

拱门两边的墙上分别有两块浮雕,都表示了提图斯天子与他的军队得胜的业绩。

上面刻画的是提图斯天子取得了战役的胜利,驾着四匹马拉着的战车, 下面的浮雕刻画着抢夺来的战利品和奴隶。

人物的布局和虚实关系处理得非常好,创造了一种纵深感的空间。

用很少的人去表达出非常雄伟的一个场景。

君士坦丁凯旋门

凯旋门的建造规模逐渐变大,个中的代表有君士坦丁凯旋门,它是罗马城现存的韶光最晚的一座凯旋门。

位于古罗马斗兽场的西部,建于公元 312 年,是罗马为庆祝君士坦丁大帝降服了他的强敌并统一了帝 国而建筑的。

以是这个建筑的规模比较大,这是一座有着 3个拱门的凯旋门,高 21 米,宽 25.7 米。

通过改变宽和高的比例,使得全体建筑更加宏伟。
两边分 布着科林斯式柱子,柱基和门墙上都装饰着浮雕。

个中一些刻画的内容是歌颂君士坦丁的功绩,还有一些 是从以前的建筑上拆下来再安装上去的。

图拉真纪念柱

现存最著名的纪念柱便是罗马的图拉真纪念柱, 这是罗马帝国天子图拉真为了纪念他征服达吉亚人而建立的,这根柱子是由大理石砌成的一个多立克式的柱子。

全体柱子是由柱基、柱身、柱头三个部分组成, 高 38 米,柱子里面有一条楼梯可以通到柱子的顶端, 柱头上方本来是一尊古罗马的圣鸟—鹰。

后来又改用了图拉真天子的雕像,然后又改换成了圣彼得的雕像。

全体柱身布满了螺旋状的浮雕饰带,上面刻画的是图拉真军队的战役经历,浮雕按编年史的顺序描述了各次战役的情形。

包括出征前的宗教仪式、图拉真对军队的训话以及凯旋的过程,较为繁芜的场景和人 物沿着柱身逐段上升。

由于柱子太高,以是人站不才面看上去就会产生一种透视关系,由下往上看会越来越窄,所以为了纠正透视的视差,浮雕饰带越往上建 得越宽。

拜占庭式教堂

到了公元 395 年,罗马帝国正式分裂为东罗马帝国和西罗马帝国,东罗马帝国以君士坦丁堡为首都, 一贯保持了比较稳定的政治环境。

在艺术方面继续了古希腊、古罗马的艺术传统,这在建筑上表示得淋漓尽致,如建筑的柱式继续了古希腊的三大柱式。

在此 根本上又有一定的创新,创造出新的柱式——罗马多利亚式。

还将古希腊的柱式和古罗马的拱构造综合起 来,建造了非常有特色的拜占庭式教堂。

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拜占庭式教堂——圣索菲亚教堂,坐落在东罗马帝国的都城君士坦丁堡。

教堂的平面是长方形的,正中间有个直径为 32.6 米的大穹顶, 穹顶的两边各有两个半穹顶,这些穹顶覆盖的空间就联结成了一个整体。

建筑的顶部密布着 40 个窗洞,当 光芒从这些窗洞射入的时候就会产生凌空的觉得。

以是当时查士丁尼的宫廷历史学家把这个大穹顶描述为 “一个悬在天空的金色球体”。

结语:

古典主义的古希腊建筑以古典柱式为紧张形式, 追求民主的建筑美学,发展到古罗马期间进一步进行规范,促进了柱式艺术的发展。

并且古希腊、古罗马 从尺度出发,以黄金比例为创作基准,以石材为建筑 材料, 为天下建筑的基本形制的发展供应了参考代价。

参考文献:

[1]凌继尧 . 美学十五讲[M] . 北京:北京大学 出版社,2003:3.

[2] 许兴海 . 西方建筑中古典柱式风格演化[J] .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2,27(5):77-79.

[3]刘月 . 西方建筑的审美变异[J]. 中外建筑, 2007(1):49-52.

[4] 高祥生 . 西方古典建筑样式[M] . 南京:江 苏科学技能出版社,2003.

[5] 陈 志 华 . 外国 古建 筑 二 十讲[M] . 北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