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泵站与质料主控室 ©陈鹤

星巴克 ©黄临海

首钢园区北区建筑设计 公共建筑设计

2022首钢西十冬奥广场选址位于首钢旧厂址的西北角,地处阜石路以南、北辛安路以西。
基地南侧的秀池和西侧的石景山山体,为项目带来了绝佳的山水自然环境。

项目总建筑规模约为86500平方米,紧张功能为办公、会议、展示及其配套做事举动步伐;项目共计十个建筑单体子项:N3-3转运站、N3-2转运站(含会议中央)、N1-2转运站、员工餐厅、主控室、联合泵站(含展示中央)、北七筒仓、干法除尘、停车楼;个中停车楼为新建,其他子项均为既有工业遗存改造或加建。

改造前的冬奥广场整体鸟瞰

冬奥广场总平图

N3-3 转运站与质料主控室 ©陈鹤

01.

工业遗存的挖掘

在谨慎保留原有建筑钢构造和混凝土构造的根本上,设计保留原有构造空间作为紧张功能空间利用,交通查究事空间以钢框架外置。
这样,建筑造型虔诚呈现出了“保留”和“加建”的不同状态,表达了对既有工业建筑的尊重。

联合泵站空间通廊关系

立体步辇儿系统

联合泵站 ©陈鹤

联合泵站 ©陈鹤

联合泵站 ©陈鹤

02.

自然生态的呵护

设计在原有工业建筑“封闭大墙”中植入开放式景不雅观廊道及公共空间,建构园区内外景不雅观的积极对话关系,基地内被谨慎保留的大树也形成了石景山景区向园区内部绿色渗透的最佳软连接介质。

N3-2 转运站与会议中央 ©陈鹤

N3-2 转运站与会议中央 ©陈鹤

N3-3 转运站 ©陈鹤

N3-3 转运站 ©陈鹤

N3-3 转运站 ©陈鹤

03.

人性园区的营造

在建筑尺度的整合策略上,设计对巨大工业尺度和人体尺度进行了柔和的缝合,中尺度新建建筑的参与弥合了原有大与小尺度的差异,形成了丰富的有机整体。

空间尺度植入和缝合关系

员工餐厅 ©陈鹤

员工餐厅 ©陈鹤

员工餐厅 ©陈鹤

04.

中国文化的演绎

穿行于建筑之间和屋面的室外楼梯及步廊系统为全体建筑群在保持工业遗存原真性的同时,叠加了园林化特质。
整组建筑便是一个立体的工业园林,步移景异间,传承了中国园林的古典空间序列之美。

景不雅观内院 ©陈鹤

景不雅观内院 ©陈鹤

景不雅观内院 ©陈鹤

景不雅观内院 ©陈鹤

设计通过浩瀚近人尺度的插建和加建细腻地缝合了原有基地内散落的工业构筑物。
营造出了景致宜人、充满活力院落,以“院”的形式措辞回归了东方最本真的关于“聚”生活态度。

员工餐厅 ©陈鹤

员工餐厅与N1-2 转运站 ©陈鹤

05.

联合泵站

联合泵站 ©陈鹤

联合泵站 ©陈鹤

联合泵站 ©陈鹤

联合泵站 ©陈鹤

联合泵站 ©陈鹤

联合泵站 ©陈鹤

06.

转运站与会议中央

各转运站保留原构造并外置交通空间的改造策略

N1-2 转运站 ©陈鹤

N1-2 转运站 ©陈鹤

N3-2 转运站与会议中央 ©陈鹤

N3-2 转运站 ©陈鹤

N3-2 转运站与会议中央 ©陈鹤

N3-2 转运站 ©陈鹤

N3-2 转运站 ©陈鹤

N3-3 转运站 ©陈鹤

N3-3 转运站 ©陈鹤

07.

质料主控室

质料主控室 ©陈鹤

质料主控室 ©陈鹤

质料主控室 ©陈鹤

质料主控室 ©陈鹤

质料主控室 ©陈鹤

项目图纸

项目区位

石景山炼厂建厂初期从美国入口的高炉

冬奥广场总平图

冬奥广场总平图

项目信息

建筑师:筑境设计

地址:首钢厂区北区,石景山,北京市,中国

建筑面积:87000.0 m2

项目年份:2017

拍照师:陈鹤

设计单位:筑境设计、首钢筑境、首钢国际工程公司

方案(筑境设计):薄宏涛、蒋珂、朱江、张洋、王增、范丹丹 、辛灵、俞鹏伟 、张泳强

建筑(筑境设计):薄宏涛、赵嘉康、朱江、张洋、高巍、张志聪、陈玮楠、邢紫旭、朱雪云、范丹丹、蒙治银、张泳强

业主管理团队:王世忠、刘桦、金洪利、王达明、白宁、段若非

构造机电(首钢国际工程公司):侯俊达、袁文兵、陈罡、李慧、袁霓绯、张悦、王洪兴、林莉、王静、宋鹏宇、于立峰

冬奥广场料仓:华清安地、英国思锐

南六筒仓办公楼:比利时戈建筑设计

倒班宿舍及能源楼:中国院李兴钢事情室设计

项目业主:北京首钢培植投资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