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柱

(一)下端里在地上,上端顶着柁梁(或垫着斗栱顶着柁梁)的柱:

建筑设计常用讲授示讲授例 施工管理

檐柱:檐下最外一列柱子

金柱:檐柱以内的柱子(建筑物纵中线的除外)

┳外金柱:离檐柱近的

┣里金柱:离檐柱远的

┗重檐金柱:重檐大殿里,普通金柱的地位上,支着上檐的

中柱:建筑物纵中线上,顶着屋脊,而不在山墙里的

山柱:山墙的正中,一贯顶着屋脊的。

角柱:《清式营造则例(梁思成)》笔墨部分未注明。
但插图画到。
顾名思义,四角的柱子。

【萌胖千岁教D小窍门——屋子里的柱子们:

最外圈:最外圈的都叫檐柱,除了四个角的叫角柱、山墙的叫山柱

檐柱里:最中间一排都叫中柱、别的都叫金柱

(中国木构造和墙没紧要,隔断墙啥啥的,都是逗人玩哒!
跟各柱子的命名关系不大!
)】

(二)两层梁架中间所支短柱:

瓜柱:高度>其本身之长宽(凡是瓜柱都有角背支撑,以免倾斜。

┳普通房顶形式:金瓜柱、脊瓜柱

┗卷棚式(元宝脊):顶瓜柱

柁墩:高度<其本身的长宽

梁头之下有柁墩或瓜柱顶着,柁墩或瓜柱又放不才一层梁上。

(三)童柱

童柱:梁或枋上,下端不着地,上端功用和位置,与檐柱金柱相同的。

【萌胖千岁答疑:梁公说的“下端不着地”,指下端没着落(悬空,不挨着其它平面)。

感谢萌胖千岁供应的实拍图——梁公没拍,李公拍了!

【经“千钧一发”老师指示,宋式《营造法源》中,也有“童柱”,但与清式位置不同(相称于清式的瓜柱)。

二、桁、枋、垫板:

在每条桁下,而与桁平行的,有垫板或枋。
详细位置和对应关系有:

(一)斗栱下方的额枋、由额垫板、平板枋:

大额枋、小额枋:较大的建筑物上,用高下两层额枋的,分别叫做大额枋和小额枋。

由额垫板:大小额枋之间立着的板。

平板枋:大额枋的上皮与柱头平,其上再加上一层平板枋。

平板枋上排列各攒斗栱,斗栱之上放梁,梁上枋桁檩。

(二)重檐斗栱下方的额枋:

上额枋、承椽枋:如果建筑物是重檐的,金柱须加高以支上檐。

其柱头之间也有两层的额枋和垫板,

不过大额枋改叫上额枋,

小额枋上又加许多的洞以承受下檐的檐椽;叫做承椽枋。

(三)斗栱上方的桁

正心桁、正心枋:有斗拱的建筑,斗拱旁边中线上的枋、桁,叫正心枋、正心桁。

挑檐桁、挑檐枋:有斗拱的建筑,斗拱厢栱上的枋、桁,叫挑檐枋、挑檐桁。

檐檩:无斗拱的建筑在正心桁的地位上,是檐檩(就无所谓挑檐桁了)

(四)金柱上的桁、枋、垫板:

老檐桁:金柱上的桁(重檐金柱上的老檐桁,实在便是上檐的正心桁)。

老檐枋:金柱柱头间,与建筑物外檐平行之联结材,在老檐桁之下。

老檐垫板:老檐枋之上,老檐桁下之垫板。

脊桁/脊檩:屋脊上的是脊桁(或脊檩),屋脊之紧张骨架,在脊瓜柱之上。

脊枋、脊垫板:脊桁下,都是脊瓜柱与脊瓜柱之间的联结材,其高厚与金枋金垫板同。

金桁:在老檐桁或正心桁以上,脊桁以下的都是金桁。
若有多数的金桁,则以上中下别之。

金枋:金桁下,是旁边两梁架下瓜柱之间的联结材,其上皮与瓜柱上皮平。

金垫板:在桁下枋上的空当,便是垫板的位置。

三、梁,及附近的枋:

(一)梁

梁的功用:承受由上面桁檩传下的屋顶的重量,再向下传到柱上,然后下到地上去。

(二)有廊建筑中,金柱、檐柱之间的梁、枋:

位置 │ 金柱、檐柱之间 │角金柱、角檐柱之间

建筑特色│ 有斗栱 │ 无斗拱 │

梁 │ 桃尖梁 │ 抱头梁 │

枋 │ 桃尖随梁│ 穿插枋 │ 斜插金枋

1、梁——桃尖梁、抱头梁:

在有廊的建筑上,紧张的梁多数由前后两金柱承住;

在金柱与檐柱之间,另有次要的短梁。

这短梁并不承受上面的重量,其功用乃在将金柱与檐柱前后勾搭住。

在有斗栱的建筑中叫桃尖梁,在无斗拱的建筑中叫抱头梁。

2、枋——桃尖随梁、穿插枋 和斜插金枋

桃尖梁、抱头梁下边,又有一条较小的梁,与桃尖梁及抱头梁平行。

功用完备在增加檐柱与金柱间的勾搭之力,以补大梁之不敷。

——桃尖随梁:在桃尖梁下的叫桃尖随梁

——穿插枋:在抱头梁下的叫穿插枋

——斜插金枋:在角檐柱和角金柱建叫做斜插金枋。

(桃尖随梁,在梁《清则例》辞解部分称之为“桃尖随梁枋”。
梁《清则例》、互联网均未找到对应图片。
今后如果碰着实例,或相应的解释图片,再补充)

(斜插金枋,梁《清则例》、互联网均未找到对应图片。
今后如果碰着实例,或相应的解释图片,再补充)

3、双步梁、单步梁:

廊子太宽时,桃尖梁上还可以再加一根瓜柱,一条梁,和一条桁。

这种环境下,上层的叫单步梁,下层的叫双步梁(双步梁除勾搭之外,也有载重的功能了)。

(梁《清则例》、互联网均为找到特殊范例的对应图片。
今后如果碰着实例,或相应的解释图片,再补充。
可以暂参考梁《清则例》插图二十三)

4、随梁枋:按进深连贯两柱间的横木,地位功用与额枋同的,叫随梁枋(小式大木,常只有梁而没有随梁枋)

(三)梁架

1、构成

紧张的梁,两端放在前后两金柱上,若没有廊就放在两檐柱上。

由这根梁上用两短柱或短墩又支一根较短的梁,或更再上再支,成为梁架。

若纵中线上有中柱,则梁之内端,都安在中柱上。

每层梁的两端均挖出桁椀以承桁或檩。

2、梁的是非,随进深而定。

1)最下一层最长一根梁称大柁,次级较短一根称二柁。
有三层时最上最短一根称三柁。

由大柁均分做多少步架(步架,又称步,梁架上檩与檩间之平间隔),二柁三柁每层梁之缩短便以每次两端均缩短一步架为准则。

2)柁梁如何打算分为九架梁、七架梁、五架梁或三架梁:

(2.1)按步架的多少

(2.2)各柁也可按本身所负桁或檩子的总数目,称为“几架梁”

例1:所负共有七檩,则称“七架梁”,其上一层则称“五架梁”

例2:卷棚式间或有四架或六架的:

四、椽子

(一)椽子的位置和功用

椽子:是圆的或方的木条,密密的排列,放在桁与桁之间,每根的方向与桁成正角,以承受屋顶的望板和瓦。

(二)椽子的位置和对应名称

脑椽:最上一排与扶脊木打仗的叫脑椽

花架椽:在各金桁上的都是花架椽,也因地位而有高下,或者上中下之别。

檐椽:最下一步的椽子称为檐椽,一段放在金桁上(若是重檐则放在上檐的承椽枋上),

一端伸出檐桁之外,谓之出檐。

飞椽/飞檐椽:檐椽的外端上,除非是极小的建筑,多数加一排飞椽

(出檐之远近是按檐柱高三分之一或十分之三)。

蝼蝈椽/顶椽:卷棚式没有脊桁,而在两根顶金桁间的,叫蝼蝈椽或顶椽

(三)椽子附近的构件

椽椀:在每层桁(或檩)之上,有椽椀。
与桁平行,紧放在桁上面。

椽椀是一根木头,按椽子排列的疏密,在上面做成一排洞,使椽子穿过以免旁边移动。

老琼标注:梁《营造则例》一书及互联网并未查到椽椀图片,唯有暂用吴德元博客中,扶脊木上的椽窝图(这扶脊木上的椽椀,也有叫椽窝的【B】)。
今后如果碰着实例,或相应的解释图片,再补充)

扶脊木:在脊桁之上,用一条断面成六角形的扶脊木,在前后向下的斜面上,也做成一排的洞,以承受脑椽的上端。

扶脊木的浸染和椽椀是一样的,只不过位置不同罢了。
在有一些建筑物中,也可以不该用椽椀,而只有脊桁上的一根扶脊木,搭在其他桁上的椽子可以靠钉子固定,即直接将椽子钉在桁上。
【C】

连檐:椽头上的连系材。
檐椽的下端,在其上用连檐将各椽头连住。

┳小连檐:檐椽头上的连系材,在飞椽之下。

┗大连檐:飞椽头上的连系材,其上安瓦口。

瓦口:大连檐之上,承托瓦垄之木。
按瓦每陇的大小做成椀子,以承受每陇最下一瓦。
高0.7斗口,宽0.35斗口。

里口木:每两根飞椽之间,正在小连檐的上边,用一通长的木头,高档于一椽径加1.5望板厚,宽为一椽径,上按飞檐椽分位作出凹槽,将飞缘卡入,同时即把椽间空档封住,叫做里口木。
(梁《清则例》、互联网均为找到对应图片,详细指的是哪一位置也尚存疑。
今后如果碰着实例,或相应的解释图片,再补充)

闸挡板:屋顶起翘处(翼角翘处),飞椽椽头之间,用小连檐和小块板封住椽挡,此即闸挡板。
高1.4斗口,厚0.3斗口。

望板:椽子上铺望板。

五、分外位置的梁——角梁

(一)所在位置和形态

角梁:向下倾斜,而且在平面投影上也是斜角放置的木梁。
与建筑物政策面的檐桁各成45°角的。

角梁共有两层,仔角梁伏在老角梁上面,其关系就像飞椽伏在檐椽上面一样。

老角梁:

高下两层角梁中,居下而较短者。

前端直接放在檐桁上——正面侧面两檐桁成正角相交处——外端更突出,较檐椽略长,

梁头做成霸王拳一类的雕饰;

后端上皮按桁径一半,做成桁椀,托承正侧两面相交的两金桁的下皮。

仔角梁:

高下两层角梁中,在上而较父老。

前端长过老角梁,如飞椽之长过檐椽,头上有套兽榫。

后端放在正侧面金桁相交点之上,故在其下皮做成桁椀,覆在两金椽相交处的上皮。

这角梁与檐椽所占的地位极相似,所不同的只是在材料较大,断面是方形的,和45°斜角放置的方向。

套兽榫:仔角梁头上安顿套兽的地方。

(二)檐椽与老角梁的关系:

1.屋角曲起的构造,全在檐椽与角梁的关系,使檐椽角度的逐渐变革:

1)檐椽前端是放在桁上的,老角梁也是放在桁上的。

2)老角梁的高,为椽径三倍,以是老角梁上皮,比檐椽上皮赶过两椽径

3)为了使它们上皮均平,以便铺望板,以是须将靠近老角梁的多根椽子,逐次抬高,使离开桁的上皮,使紧靠角梁的最末根椽子上皮,达到同角梁上皮均平的位置。

4)在平面上,这几根椽子,也逐渐变更其方向,直至末根椽子与45°角上放置的角梁平行紧贴为止。

5)由建筑物的立面看,这排并行的椽头,便自然的成微微向上的曲线。

2.衬头木/枕头木:

1)所在位置及浸染

为使紧靠角梁的最末根椽子上皮,达到同角梁上皮均平的位置。

靠近老角梁的多根椽子,逐次抬高。

在这逐次抬高的椽子地下,与桁逐渐离开的空档内,将椽子托垫、使椽背与角梁背平行的三角形的木头,称衬头木,或枕头木。

2)形状描述

衬头木/枕头木长同檐步,一头高,一头低,成为苗条的三角形。

上有椽椀,以承受椽子。

高的一头上面放檐椽,这椽的上皮则与老角梁平;

低的一头点在一根起始太高的椽子之下。

(三)飞椽部分与仔角梁的关系:

1.檐椽之上:

用望板及小连檐,因此将飞檐垫起少些。

再加飞椽上面望板,飞椽上皮仍不能同仔角梁上皮平。

故仔角梁微微突起,高过望板,用以承脊瓦。

仔角梁与飞檐部分一样,并不是直条木料,下端故意刻成微微向上的波折,使前檐翘起的。

2.在平面上

这些平行排列的椽子,到了转角部分,由梢间的角金柱起,便依次增加斜度,直到紧贴角梁一根与角梁平行。

同时,这些椽子也逐渐加长,直到仔角梁止。
在正面及侧面的投影上较前面飞椽长出三椽径。

转角部分从各方面来看均像鸟翼的开展;这部分的檐椽称为“翼角檐椽”,飞檐则更因其翘起,称为“翼角翘飞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