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筑布局上,泰西楼采取了设轴线的布局办法,设置了东西主轴和南北三条次轴,形成了多少条中轴线,从泰西楼平面图来看这些轴线十分清晰。特殊的是,不雅观水法、大水法和远瀛不雅观这条线和长春园主体建筑的轴线合而为一。 谐奇趣铜版画 泰西楼没有采纳西方传统开放式、整体性的建筑布局,而是把整座园子进行了奥妙的划分。由于轴线的存在,被划分的各个建筑也没有产生分散和缭乱感,还是和谐统一的。 养雀笼铜版画 在泰西楼内设计师们奥妙地利用了中式园林的“隔景”手段,一改西式园林开门见山、一览无余的表现手腕,从而做到了中式园林特有的“步移景换”和“错落有致”。 泰西楼建筑的琉璃瓦屋顶算是最能干的中国元素了。
中国传统建筑屋顶常用的形式有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攒尖顶等五种,根据建筑的等级还有重檐和单檐之分,最尊贵的建筑方可利用重檐庑殿顶。
中国式屋顶鲜艳的琉璃瓦与泰西楼浅色大理石建筑交相照映,很好地调和了景区内的颜色,并且完美地结合了中西方建筑风格。
在“修复1860”第三期的文物修复事情中,圆明园对泰西楼遗址出土的泰西纹饰琉璃构件进行了修复,重现了盛时泰西楼多彩的园林景不雅观。
泰西纹饰琉璃构件
泰西纹饰琉璃构件复原示意图
利用庑殿顶的建筑还有海晏堂,屋顶面为孔雀绿琉璃瓦,脊桶为黄琉璃。方外不雅观为重檐庑殿顶,施蓝绿两色琉璃瓦。远瀛不雅观屋顶则设计成了双层庑殿顶,五竹亭为重檐攒尖顶,线法山亭子为攒尖顶。谐奇趣西北的蓄水楼屋顶四面斜坡,但没有正脊,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小小的平顶,这种屋顶被称为盝顶,也是中国传统建筑屋顶的一种。
海晏堂铜版画
作为园林,泰西楼内除了主体建筑外,还有大量的装饰物,这些装饰物从细微处反响了中国元素,无论是室外装饰还是室内陈设都透露出中国文化的影子。
一个最范例的例子便是黄花阵迷宫。迷宫矮墙是砖制的,在迷宫四角栽种了龙爪槐,在矮墙上种了绿植。可见对付西方园林装饰,中国天子并非照搬,而是融入了个人不雅观念。
黄花阵迷宫
听说,起初在设计泰西楼时,传教士按照西方常理设有裸体人物雕像,但是被乾隆天子否定。在中国人的不雅观念中,衣裳表现的是文化,赤身露体则是非文化、无文化的样态。并且,中国传统文化中认为应重心而不是重形,形体并非审美工具,这与西方文化有很大差别。以是,泰西楼的装饰物多以动物为主,少有人物造型涌现。
泰西楼中最大型的装饰物是各式水法,而水法这一纯西方产物也被授予了诸多中国元素。例如,谐奇趣水法,装饰有翻尾石鱼、铜雁、铜羊、铜鹅、铜鸭等。海晏堂独具中国特色的十二生肖喷水时钟最为著名。
蓄水楼南北各两座小型喷池塘中的喷泉更具韵味,西面的一座是两只猴子在树下捅马蜂窝,手中托印的造型,寓意“封侯挂印”;东边的是一只猴子坐在假山上手执一把雨伞,名为“猴打伞”。
通过取名字的谐音给某样事物授予吉祥的寓意是古人的传统做法。最大的一组水法——大水法,利用的装饰也没有分开中式装饰,中心石龛内设有七级喷水石盘,两侧建有十三级喷水高塔,塔顶装有莲花形喷水口。
大水法铜版画
除了这些能干的装饰物外,在一些园林点缀上也透露出中式元素。
在海晏堂、远瀛不雅观屋殿旁有太湖石假山装饰。太湖石以其形状互异、姿态万千、通灵剔透著称,是建造园林、装点环境的最佳选择。
泰西楼内有多座喷泉,以是有水贯穿全园,水道被设计得婉转弯曲,两旁的驳岸石用青石自然堆砌,与传统西方笔直规整的水道形成光鲜比拟,且和园中的建筑布局、道路走向、树木分布相得益彰,自然天成。
泰西楼的建造是中国封建统治者不雅观念的变通,它表示了天子对西方文化的原谅与收受接管,而闪烁其间的中国元素则是天子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坚持。
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坚持自我——泰西楼的存在大概正好证明了什么才是真正的文化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