庑殿顶,等级最高,其特点是四坡五脊
图中的故宫太和殿是重檐庑殿顶,这是中国最高的建筑规格,换句话说重檐加庑殿顶只能在太和殿看到,其他地方没有,当然也不敢有。
歇山顶,其特点是垂脊像折了一下。保和殿为重檐歇山顶
悬山顶,其特点是坡面出山墙,同时兼有防雨、防潮等功能
硬山顶,其特点是坡面不出山墙,以及防火,它的建筑等级最低,一样平常多为民居
圆形攒尖顶故宫御花园万春亭
所谓攒尖顶便是建筑物的屋面在顶部交汇为一点,形成的尖顶屋。攒尖式屋顶在宋朝时称“撮尖”“斗尖”,到了清朝时才称“攒尖”。
从天下各民族的建筑看来,中国古代的匠师可能是最敢于利用颜色、最长于利用颜色的了。这一特色无疑是和以木材为紧张构材的构造体系分不开的。桐油和漆很早就已被采取。战国墓葬中出土的漆器的高超技能艺术水平,解释在那时候以前,油漆的利用已有了一定的传统。春秋期间已经有用丹红柱子的祖庙,梁架或者斗栱上已有彩画。历史文献和历代诗歌中描述或者歌颂残酷的建筑色彩的更是多不胜数。宋朝和清朝的“规范”里对付油饰、彩画的制度、等级、图案、做法都有所规定。中国古代的匠师早已明确了油漆的保护性能和装饰性的统一的可能性而予以充分发挥。
洁白的汉白玉栏杆和黄色的琉璃瓦在蓝天白云的映照下,显示出强烈的色彩比拟效果。
积累了千余年的履历,到了明朝往后,就已经大致总结出下列原则:房屋的主体部分,亦即常常可以得到日照的部分,一样平常用“暖色”,尤其爱用朱赤色;檐下阴影部分,则用蓝绿相配的“冷色”。这样就更强调了阳光的温暖和阴影的阴凉,形成悦目的比拟。朱赤色门窗部分和蓝绿色檐下部分每每还加上丝丝的金线和点点的金点,蓝绿之间也间以少数红点,使得彩画图案更加活泼,增强了装饰效果。一些主要的纪念性建筑,如宫殿、坛、庙等,上面再加上黄色、绿色或蓝色的光辉琉璃瓦,下面再衬托上一层乃至三层的洁白的汉白玉台基和栏杆,尤其是在华北平原天高气爽、万里无云的蔚蓝天空下,它们的色彩效果是无比动人的。
这样利用强烈对照的原色(primal colours)在很大程度上也是自然环境所使然。在平坦广阔的华北黄土平原地区,冬季的自然景致是惨淡严厉的。在那样的自然环境中,这样的色彩就为建筑物带来活泼和生趣。可能由于同一缘故原由,在南方地区,终年青绿,四季着花,建筑物的色彩就比较淡雅,没有必要和大自然争妍斗艳,多用白粉墙和深赭色木梁柱比拟,尤其是在酷热的夏天,强烈颜色会使人烦躁,而淡雅的色调却可增加清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