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白池,上海五大古典园林之一。她集松江历史文化与园林艺术于一体,是上海地区保存完全、极具明清风格的园林,占地76亩,为园中园建筑格局,其历史最早可追溯至宋代的谷阳园。清代(1644年-1722年)在旧园址上重修,命名为“醉白池”。重修之时,继续和发展了古典园林建筑的艺术精华,利用松江这一江南水乡、风景奇丽的自然特色,以多种园艺手腕建造此园。
园景以一泓池水为中央,四周古木葱茏,步移景异,满园似画,素有“春访牡丹夏不雅观荷、秋来赏菊冬瞻梅”之趣。 全园分为内园和外园两部分,外园是新建的,内园是原有的。内园为全园精华之所在,庭院相接,亭台错落,长廊回环,清泓秀矗。堂、轩、亭、舫、榭、池组成了主体建筑群,有池上草堂、玉兰院、雕花厅、四面厅、束鹿苑、卧树轩等景点。内园以黄石堆砌的长方形池塘为中央,四周绕以楼阁亭榭和长廊,以及高低错落、迤俪相连的花墙。池周怪石林立,用我国见石不露土的传统建筑手腕叠成,精莹剔透,富有诗意。外围则置有长廊、云墙和楼阁,高低错落,迤逦相连;花圃水榭,石桥漏窗,小巧玲珑。园内廊壁和部分庭园里,石刻碑碣较多,也是这里的特色之一。 1958年8月,醉白池扩建为公园,1959年,松江征园西农地60亩,约请市园艺专家及地方有关人士共同方案设计,在国庆十周年之际落成对外开放。1972年,醉白池开始修缮,改建长廊,改木桥为石桥,迁儿童乐园,卸雪海堂前台阶,挖芳池,建喷泉,辟堂南空地为花苑,1978年规复“醉白池”原名。
1981年除雪海堂、宝成楼、征租厅外,对其它的古建筑全面进行落架翻建,规复明清期间的风貌。1986年春,公园动手整修池西占地60亩的外园,重新设计布局,使内外园融成一体。2012年,公园启动近三十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老公园改造,将“以水为脉,活水绕园”作为水系改造布局理念,领悟明末清初文人园简洁朴实的理水手法,通过盆景园中“半亩方塘”营造“天光云影共徘徊”的景致,再现了“求理”“写意”的古韵。 经由几次整修与扩建之后,如今的醉白池既具有明清期间江南园林山石清池相映、廊轩曲径相衬的风格,又具有历史古迹甚多、名人游踪不断的特点。园内有四面厅、乐天轩、疑肪、雪海堂、宝成楼、池上草堂等亭台楼阁及历史艺术碑廊、《赤壁赋》真迹石刻等艺术宝贝,还有树龄在三四百年的古银杏、古樟树,年事在百年以上的牡丹。本日的醉白池,古木参天,怪石磷峋,楼台亭谢相连,曲径回廊相接,古朴清雅,有名一方。 照壁又称影壁,是传统建筑主要的组成部分,起到欲扬先抑的浸染。雕刻精美的照壁具有建筑学和人文学的主要意义,有很高的艺术与审美代价。醉白池照壁建于1987年秋,反响的是清代醉白池及松江古代景致。它以浮雕的精细刀法,刻画了醉白池的主景、近景、远景和背景。整座照壁,动静交织,层次分明,高度概括了松江地方景致,极富艺术特色。 池上草堂是内园的紧张景点,建于清末,是一座精细的雕花厅,为内园中央建筑之一。其名取白居易《池上篇》“有池一方”之意,草堂并非真的是草,而是具有100多平米的范例清代建筑,堂正中挂有一块“醉白池”匾额,整座建筑凌空池上,气势雄伟、古朴美观。
雕花厅是一座清代古建筑,原坐落于西塔弄底,1984年迁来醉白池,经由三年整修,于1987年正式对游客开放。整座建筑为三进二庭二厢房,是一座极具雕刻艺术特色的江南古典民宅。门前楹联:“厅窗雕像厢窗雕像雕成整套三国像,门楣镂花梁枋镂花镂出千姿百态花。”概括了整座雕花厅的内容及特色。 开放韶光: 开闭园 6:00-17:00;展厅开放 8:00-17:00
人文松江活动中央是为市民供应参不雅观艺术展览、不雅观看文艺演出、参与群文活动和借阅图书等一站式公共文化做事的具有松江特色的公共文化活动和城市阅读空间,估量将于今年年底建成并对外开放,届时将成为松江文化的新地标。
大仓桥,位于上海市松江城西,始建于明代,是一座高10米,跨度50米的五孔拱形大石桥,为上海地区著名的明代大石桥之一。大仓桥原名永丰桥,因桥南为松江府漕运仓城而得名,现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松江布,泛指松江及其附近地区出产的棉布。松江棉布质地优秀,花纹精美,至明、清两代,松江成为了中国棉纺织业的制造中央。众人惊叹曰:“凡棉布寸土皆有,而织造尚松江。” 市民游客可在这里欣赏文物建筑,体验松江布艺,切身感想熏染本土文化温暖和内涵。
松江博物馆→方塔园→云间第一楼→云间粮仓→醉白池 →松江布展示馆→大仓桥
广富林的故事久远迷人
烟火气,可溜达,有温度
本日一起感想熏染古猗园的建筑魅力
80岁的美琪大戏院风采依旧
资料:市文化旅游局
编辑:孙凌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