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风景独好旅游文化丛书》 朱虹主编 江西教诲出版社出版
江西,有怀玉、武夷、九连、南岭、罗霄、武功、九岭、幕阜等山脉环抱,有庐山、井冈山、三清山、龙虎山、龟峰、武功山、明月山、玉笥山、阁皂山、麻姑山、黄岗山等名山耸立,森林覆盖率达63.1%,居全国第二;有全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和赣江、抚河、修河、信江、饶河等大小河流2400余条;已创造矿产170多种,保有储量居全国首位的有12种,居前10位的有66种。
江西在先秦期间就文化残酷,有天下稻作发源地万年县神仙洞、新石器时期晚期樟树樊城堆遗址、长江中游青铜王国的新干商代大墓、商周期间瑞昌铜岭铜矿遗址、商代樟树吴城遗址、商代新干牛头城址、商代樟树筑卫城遗址等。自唐初王勃在《滕王阁序》中写下“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赞誉之词后,江西的发展更加证明所言非虚,涌现了吉州窑、洪州窑、天下瓷都景德镇、玄门祖庭龙虎山、才子之乡临川、金庐陵吉安等,培养出占全国总数10.99%的10495名进士,由唐至清有28位宰相、6位副宰相,《二十四史》有列传的500余人,有陶渊明、欧阳修、王安石、曾巩、朱熹、陆九渊、黄庭坚、晏殊、晏几道、文天祥、汤显祖、宋应星、朱耷、詹天佑、邹韬奋、吴有训等大批历史文化名人;自唐至清,先后涌现了白鹿洞书院、鹅湖书院、白鹭洲书院、豫章书院、东湖书院、象山书院、华林书院等书院1071所。近代革命斗争期间,江西产生了322位开国将军,孕育了“军旗升起的地方”南昌、“革命摇篮”井冈山、“共和国摇篮”瑞金、“工人运动摇篮”萍乡、“将军县”兴国、“赤色省会”横峰县葛源镇和于都中心红军长征出发地、永新三湾改编等赤色旧址,以及瑞金市红军义士纪念塔、井冈山革命义士纪念塔、江西省革命义士纪念堂、南昌方志敏义士墓、上饶茅家岭义士陵园等赤色纪念场所。江西著名学者周銮书教授曾概括江西的历史文化盛景为:读书成风、科举成名、作家成派、学者成林、仕宦成群、著述成山、志士成仁、佛道成宗、古村落成片、故居成千、陶瓷成都、青铜成王。信哉,此言不虚!
正是这些残酷的历史文化遗产和丰富的生态自然景不雅观,孕育了江西浩瀚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和名村落。江西有景德镇、南昌、赣州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南昌、景德镇、赣州、九江、吉安、井冈山、宜春、鹰潭、上饶等中国精良旅游城市;有江南煤都萍乡、中国铜都德兴、中原药都樟树、天下钨都大余、钢城新余等。有116个江西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落,个中50个被列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落,形成了代表庐陵文化的千古第一村落—流坑村落、中国最美的村落庄—婺源、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高岭—瑶里、中国府第文化博物馆—新建汪山土库、庐陵文化第一村落—青原区渼陂村落、临川文化第一村落—金溪竹桥村落,以及代表赣商文化的安义千年古村落群、手工业文化的宜黄棠阴镇、印刷业文化的金溪浒湾镇和药材重镇临江镇、造纸重镇河口镇、木材重镇吴城镇等特色文化景区。名城、名镇、名村落与名胜古迹、革命旧址、绿色生态十全十美,相映成趣,古色、赤色、绿色资源,辉耀赣鄱大地。
江西名城名镇名村落大致可分为古建筑型、古遗址型、革命旧址型、客家文化型、历史商贸型、天然旅游型和生态环保型等,个中有的因其主要的历史代价、文化代价、艺术代价和科学代价,而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如井冈山革命遗址、瑞金革命遗址、庐山会议旧址及别墅建筑群、南昌“八一”叛逆指挥部旧址、进贤陈氏牌坊、景德镇湖田古瓷窑址和祥吉弄民宅、赣州城墙和佛塔、龙南关西新围和燕翼围、流坑古建筑群、上清镇、婺源理坑村落民居、清华彩虹桥、婺源宗祠等等。
江西名城名镇名村落从地域特色来说,赣南建筑带有客家风采,有客家文化的凝重,范例代表是客家围屋;赣中建筑是赣派风格,有庐陵文化的婉约,范例的是吉安一带的灰墙黑瓦天井构造建筑,个中又以渼陂村落、流坑村落最为范例;赣北建筑有浓郁的徽派色彩,有徽文化的气息,个中以婺源古村落最为范例。
江西名城名镇名村落的建筑从其功能来说,有民居、祠堂、书院、会馆、寺不雅观、文庙、戏台、牌坊、桥塔、过街楼、店铺、墓馆、巷道、古井等。民居,一样平常是一正两厢或三房屋围合成院的“三合院”,住宅采取封闭式天井院格局,多为两层也有三层者,外不雅观上白墙灰黑瓦,马头墙层层叠叠,装饰多集中表示在门楼和室内的各种木雕,在三合院的根本上,以中轴线对称分列,进行合纵连横,变成院落和建筑群。祠堂,或为家庙,或为族祠,起到敬宗收族的浸染,兼作学堂学堂、家族议事、集体娱乐等的场所。寺不雅观寺院,有佛庙、文庙、道不雅观和名人、地方神、杂仙等纪念场所。戏台,演戏或仪式节式的场所,一壁或三面开敞,屋角大多向四面挑起,有飞扬般轻盈之感,大多雕梁画栋。牌坊,旌表和纪念某人某事,作为标志性建筑用来当作大门或装饰,以四柱三间最为常见,六柱五间便是大型牌坊,多为贞节牌坊,还有科第坊、仕宦坊、忠义坊、孝义坊、节义坊、尚义坊、耆寿坊、棂星门、陵墓坊、祠庙坊等。古桥,多为渡水性桥,也有风水性桥,种类有廊桥、浮桥、石拱桥、木桥等。古塔,最初为佛教专门建筑,后作为风水塔、风景塔、名人纪念塔等。过街楼,将街道两侧的两处宅院联成一体,一是方便行动起立交桥浸染,二是增加住宅的利用面积。这些建筑很多都蕴藏了丰富的风水堪舆文化、宗族伦理文化、祥瑞文化等传统文化内涵,砖雕刻、石雕刻、木雕刻、彩画墨绘的人物风情、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戏曲图谱、山水花卉、飞禽走兽、八宝博古、书法楹联等,极具历史、艺术和科学代价。
在江西大地上,这些数以千计的名城名镇名村落,虽然历经风霜雪雨,依旧傲然耸立,面带旧时的沧桑,向人们炫耀着曾经的辉煌光彩,也诉说着近代变迁和现时贫乏,每睹此情此景,令人感慨万千,欷歔不已!
一方面,由于清中期以来赣江水道的衰落、新中国成立后的传统农业定位等客不雅观缘故原由,使得江西在全国的地位不断跌落;另一方面,正是由于同上缘故原由导致的经济相对掉队,屯子状况改变相对较小,城市化进程相对较慢,这些紧张散落于乡间的历史文化资源,才顺其自然地得以保存和坚持。我们要妥善处理好提升品牌与彰显地方特色之间的抵牾、旧的根本举动步伐与当代生活需求之间的抵牾、保护历史建筑和培植当代建筑之间的抵牾、旅游开拓与原生态保护的抵牾,看重特色口号与品牌的定位、历史文化遗产与生态自然美景的保护、地方风情与民风民俗的传承、独特工艺品与风味小吃的开拓,力争让江西的名城名镇名村落保持古色,保留赤色,更具绿色。这是我们对外可以送出的不多名片之一,自当珍惜之,善待之!
保护名城名镇名村落,不仅仅在于以之彰扬历史文化,而且也富有对国民进行历史教诲和文化熏陶,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进而表示社会主义核心代价不雅观的时期意义。近几十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公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物质相对富余后的休闲韶光不断增多,越来越神往绿色生态,越来越欣赏古色文化,越来越青睐赤色旧址。因此,近些年来各地的名城名镇名村落的旅游持续升温。人们创造,现在会传统手工艺的石匠、瓦匠、木匠、篾匠、铁匠、棕蓑匠、裁缝匠等已渐行渐远;红薯片、冻米糖、擂茶、油酥、米糕、糍粑等传统手工食品已被工业化食品所取代;传统时期表示广大劳动者生存聪慧的大量生活场景、生产手段和技艺,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行事准则、禁忌和道德哀求等,都变得越来越难被当代人理解。而这些正好是“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一旦抽去或“失落忆”,所谓“历史悠久的中国文化”就变成一具空壳,国民们将越来越不长于在“过去”和“本日”之间找到历史过渡,越来越焦虑于本日的寸寸得失落而不安于在大自然中信步徜徉,舒缓心态和感情,越来越不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年景和物质生活现状。以是,现存的名城名镇名村落,既是名贵的物质家园,更是先人留给我们的难得的精神家园,弥足宝贵。我们必须守护好这块地皮上的历史文化遗产,守护好我们的美好家园。
(江西省文化和旅游研究推广协会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