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艾迪
择要:成都杜甫草堂是纪念伟大墨客杜甫的一处圣地。1949年12月成都解放时,因历年的失落修,特殊是遭到胡宗南部队的大规模毁坏,杜甫草堂已满目疮痍。杜甫草堂的修复与重修是在新中国成立不久后开始的,1952年10月对外开放,1954年6月筹建“杜甫纪念馆”,1955年定名为“杜甫草堂”,于5月正式开馆,1961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1年更名为杜甫草堂博物馆。当今已是有名全国、名扬天下的中国历史文化名人纪念馆之一。解放不久即开始重点维修杜甫草堂是一项极有眼力、具有重大代价和重大意义的文化工程,它表达了公民对伟大墨客杜甫的崇敬,也凝聚着成都邑公民政府以及许多人士的心血,这个中就有李劼人。
李劼人是著名作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成都人,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成都邑公民政府副市长、四川省公民政府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第一、二届代表,四川省文联副主席,四川省作协副主席等要职。李劼人对成都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民俗掌故、城市名胜等相称熟习。1950年7月,李劼人担当成都邑副市长分管文教和市政等事情;在同年8月成都邑第二届公民代表协商会议上,又兼任市政培植组组长,直接卖力成都的名胜古迹维修等事情。
解放之前胡宗南的部队把杜甫草堂作为马棚喂马,还包括草堂寺。有当事人回顾说,“我们去的时候,里面架起很多马槽,到处都是。走廊柱子上横起绑着一根根的木头,用来拴马。到处都是马屎。屋子、走廊都被毁坏了。”草堂沦为了兵营马厩。当年草堂的惨状,彭长登同道是一位历史见证人。其余,许多史料多有记载:草堂内的珍稀树木被锯被砍,到处留下树桩,门窗匾额劈柴,楹联仅存何绍基的“锦水东风公占却,草堂人日我归来”一副,扔在垃圾堆中。
在“成都名胜古迹整修委员会”及李劼人的领导下,市政部门初步全面地整修了成都的寺不雅观、名胜和公园。1952年,杜甫草堂得到了初步的维修。夏天,政府调集了1000多名工人,清理了草堂庭院,维修房舍,油漆粉刷一新。又购买了一批花木,并从近旁“吟园”移植了楠木苗、万年青、木槿花、松、桤木、竹等1000多株,绿化美化了草堂。由“草堂寺管理处”进行管理(陈宇:《草堂与草堂寺》,载《旅行杂志》,1954年第28卷4期)。当时,将草堂及其东侧的草堂寺合称为“草堂寺”。10月,草堂对外开放。
1953年1月,四川省公民政府委员会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李劼人在会上作了《关于成都邑市政培植事情的发言》,对解放3年来成都城市培植的基本情形作了总结:疏淘整修河道沟渠、建筑劳动人民新村落、修建道路、掩护桥梁、安装自来水管,开国平易近医院等。文化方面,修整了劳动人民文化宫、公民公园、昭觉寺、草堂寺、大慈寺等公园名胜。这是成都解放后公民政府维修的第一批历史文化古迹建筑。李劼人在《发言》中所说的“草堂寺”,即包括杜甫草堂和草堂寺。李劼人在《发言》中还对1953年的市政工程项目作相识释,文化培植方面,“连续整修公民公园,并建筑百花潭、动物园及培修劳动人民文化宫、望江楼、武侯祠等处。”
杜甫纪念馆预备委员会成立后,立即按操持展开了草堂馆舍维修、重修和派人赴外地搜集有关杜甫资料的事情,李劼人对这两项事情均极为重视。
草堂的园林是由建筑物、园林和景点有机组成的,其建筑和园林自有特色,也遵照了保持旧不雅观,朴实无华的原则。不取富丽堂皇、雕梁画栋的北方风格,也不选用风雅细腻、弯曲多变的江南情调,草堂的亭台轩馆均系青瓦突檐,均不施彩绘,不加装饰,古朴而自然。碑亭以茅草结顶。园林布局宛自天成。结合杜甫生前的爱好,连续栽培支配有关林木,浣花溪边遍植桤木,营造杜甫当年“饱闻桤木三年大,与致稀边十亩阴”风情。先后在草堂园内大量培栽梅、松、海棠以及竹等,(成都邑文化局:《设置杜甫纪念馆操持》,1954.12。)象征着当年杜甫草堂的朴实,含意深远。
杜甫草堂经修复、重修,特殊是正式开放后,产生了主要而广泛的影响。李劼人虽然不再直接领导杜甫草堂的事情,但作为分管文化文物事情的副市长,仍旧非常关心杜甫草堂的各项事情。开馆后,杜诗版本、资料的搜集事情仍在进行。但此时,杜甫草堂尚无一册宋版杜集,是为一大遗憾。1955年6月,市文化局草拟了致中心文化部郑振铎副部长的信,要求他帮忙草堂购藏宋刻王洙本《杜工部集》……
正是这种持续不断的联系和搜集,得到了丰硕的回报,杜甫草堂得到了南宋建阳刻本《杜工部草堂诗笺》,1964年,李一氓为草堂购得海内孤本南宋淳熙刻本《草堂师长西席杜工部诗集》。到本日,杜甫草堂博物馆已收藏有历代杜诗版本、诗话等有关书本和各种资料一万多本件,成为天下上杜甫文物资料最为主要的收藏中央之一。
草堂与杜甫是牢牢联系在一起的,草堂也是我们感怀寄情之所在。1957年,朱德元帅题词:“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作为文化的圣殿,草堂是不朽的。
敬告:本文已经成都日报授权转载,未经原发媒体成都日报授权,请勿转载!
来源: 《成都日报》2024年4月16日第8版
作者:易艾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