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学者吴裕德中心饭店门前“读南京

这位研究近代史的台湾学者说上面这番话时,正站在中心饭店门口。
这家饭店,正是南京中山东路民国建筑中保留无缺的一篇精彩华章。

运城饭铺建筑设计 常用建材

中心饭店

炎酷暑季,驱车中山东路,沿街高大梧桐的浓荫挡得住似火骄阳,却遮不住中心饭店这幢小楼红白相间能干的外墙。
紧靠马路、正对大门的广场边缘,是一块硕大的暗赤色大理石,镌刻其上的“中心饭店”四个鎏金大字,是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程思远的手笔。

这是地理位置最奇妙的民国高档饭店。
100年过去,其崇高典雅的气质一点也没有变。

实在,民国期间豪华的宾馆并不但是中心饭店,都城饭店堪称南京“最豪华”。
它位于中山北路178号,便是现在的华江饭店。
如果不刻意去找寻,在民国建筑琳琅满目的中山北路上,这里很随意马虎被忽略。

这座宾馆之以是豪华,是由于当年有许多国民政府的军政要员以及国外来宾常常下榻,并在这里举行主要活动。
如今,它看上去“个头”不高,彷佛风光不再,但它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厚重的历史气息,却是后来所有大饭店都无可比拟的。

笔者采写《民国建筑史话》专栏前两篇,探求南京的老银行和老邮局时,目光始终没有离开过下关。
这回探求老饭店也不例外。
以我寓所为原点,半径不过一两公里的范围,就能征采出好几处民国著名的建筑。

昔日中山桥桥头,有一组灰砖红顶的小洋楼,民国时叫扬子饭店,它是用城砖砌成的欧式城堡,外国人办的,其档次相称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我们刚刚拥有五星级饭店——金陵饭店,在南京乃至全首都是规格最高的,其入住价格是普通酒店的40倍,每晚约20块大洋,相称于本日8000元公民币……

南京的民国大饭店不少,我们暂且选择这三家具有代表性的饭店,逐步不雅观摩、细细品味。

1

中心饭店:离总统府太近被逼迫限高

台湾学者吴裕德说得没错,南京中山东路是民国政府列入《都城操持》而重点打造的一条路,本日已然是南京最核心的主干道之一,是南京这本书中“最耐读,也最好看”的章节。

这里有大清天子乾隆的行宫,俗称“大行宫”;大行宫旁的利济巷,是《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出生地;长江路上的总统府,最能表示历史的沧桑巨变;汉府街向东,还有周恩来等共产党人战斗生活过的梅园新村落……

浩瀚历史遗迹中,民国离我们最近,而中山东路237号这座建筑——中心饭店,便是个中清晰的脚印。

中心饭店始建于上世纪20年代末,主人是上海大贩子江政卿。

民国初年,南京最繁华的地带在城北下关沿江和城南秦淮河役夫庙一带。
前者靠近码头,后者人口密集。
这两处旅店如云,但大多老旧不堪,与都城欣欣向荣的风貌极不相称。
江政卿断定,南京的商业中央必会向城中转移。
很快,他在新开的马路,也便是现在的中山东路旁,购地十亩,准备建一个商业中央。
不过由于当时南京市市长刘纪文为筑中山路,强拆民房无数,江政卿的十亩地也被占去一半,末了他只好在这里改建饭店。

未曾想,饭店建成后,交通便利,汽车可以直接开到饭店大堂门前,加上中心饭店的背后便是总统府,以是,来宾满堂,买卖兴隆。

中心饭店是一座西式稠浊构造的建筑,占地面积5650平方米,建筑面积10057平方米。
原操持建造7层,但当时有关部门认为,此地与总统府(今长江路)仅一街之隔,楼层太高的话随意马虎形成制高点,直接威胁到总统府的安全。
于是,只批准建造3层。

不过,这个限定丝毫没有影响到设计者对建筑整体风格的把握,他们还是盖出了一座俊秀的小洋楼。
不过,后来还是在朝南的一壁加盖了一层,变成4层,多了十几个房间,供江政卿和他的家眷利用。

为盖此饭店,江政卿耗尽家产,凑股60万银元,以至于竟要靠妻子“做女红来贴补家用”。

中心饭店1930年1月正式开业。
虽然是私人所建,但背靠总统府,一开始就注定了它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商业场所,更是一个让国民政府各色人等纷纭亮相的政治舞台。
的确,这个神秘的饭店所发生的故事真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

中心饭店外不雅观,上图是老照片。

1930年张学良应蒋介石约请来宁,他的随从就住在中心饭店。

1931年4月25日,国民党中心组织部党务调查科设在中心饭店情报站的卖力人徐恩曾去上海过夜生活,只剩下中共情报职员钱壮飞一个人在情报站值班。
钱壮飞溘然接到5封来自武汉的加急电报,翻译出来的结果让他木鸡之呆:卖力中共中心保密事情的中心特科卖力人顾顺章,4月24日在武汉被捕叛变,即将押解到南京面见蒋介石,届时就会将中共中心的机密和盘托出。
危急之中,钱壮飞赶忙让自己的半子将送到上海,通报给李克农,李克农立即通过陈赓关照周恩来。
周恩来连夜支配位于上海的中共中心、中共江苏省委、共产国际远东局等大大小小几十个机关,数百名事情职员撤离,个中包括周恩来、叶剑英、陈赓等一大批我党我军高等干部。

1937年8月上旬,蒋介石约请中共和红军代表来南京参加国防会议,周恩来先行抵达南京。
朱德、叶剑英与云南省军政卖力人龙云于9日乘坐同一架飞机从西安抵宁,一下飞机,就被何应钦等人接到中心饭店,品尝这里的西餐。

同年12月西安事变的发生,再次让中心饭店进入历史的视野,作为中共代表的潘汉年,正是在中心饭店拜见了蒋介石的亲信陈立夫,商榷如何和平办理西安事变。
这也是全体西安事变中,除了周恩来同张学良、蒋介石在西安协商外,国共两党高层仅有的几次会面之一。

1940年,意图刺杀汪精卫的黄逸光在这里被捕。

1947年制宪“国大”召开前夕,当时的外洋华侨领袖、致公党主席司徒美堂就住在中心饭店。
国共会商分裂后他谢绝出席会议,纵然美国大使司徒雷登亲自前来做说客也不改其志。

1948年,蒋经国也在这里设立竞选办公室,为竞选副总统的孙科摇旗助势……

风风雨雨几十年,中心饭店与他的主人江政卿一样,命运多舛,起伏跌宕。

南京沦陷前夕,江政卿带领一家老小逃离南京,赴武汉避难。
中心饭店被日军霸占,被迫停业。

此后,江政卿一壁放出“从日本人手中收回饭店已无可能”的传言,一壁低价收购饭店股票,得到了70%的股份。
汪伪期间,江政卿花重金买通关系,将饭店从日本人手中拿回,规复业务。

日本屈膝降服佩服后,美国空军占用了大部分客房,影响了饭店正常收入。
于是,江政卿通过国民党上层,把美军及其家眷全部“请”出了中心饭店。

南京解放后,江政卿回到上海,与地下党取得联系,准备投向公民的怀抱,但事情透露,国民党将他关进了监狱。
上海解放前夕,江政卿用十两黄金贿赂了看守所狱卒,逃出生天,带着四姨太和子女潜往喷鼻香港。

1950年,中心饭店正式停业,以五亿公民币(旧币)的代价卖给公民政府。
个中的一亿用于遣散费,小股东拿去一小部分,江政卿的70%股份由公民政府代为保管。
上世纪60年代末,江政卿客去世喷鼻香港。

此后,中心饭店一度成为南京军区卫生部办公地,后成为部队家属宿舍。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的回归,中心饭店的声名又重新响起。
有鉴于此,1995年,南京军区后勤部在保持原有风貌的根本上对饭店进行了改造装潢,同年9月,中心饭店开始规复经营。

这座百年迈店,至今仍在服役,且活力四射。

2

都城饭店:“国际式”风格,民国最豪华宾馆

从中山东路经大行宫、新街口,往北便是鼓楼、中山北路。

过山西路、西流湾,中山北路178号,坐落着一座不起眼的饭店——华江饭店。
不过,民国期间,它却被称为南京最豪华的宾馆,并有一个如雷贯耳的名字:都城饭店。

说都城饭店最豪华,是由于这里曾是国民政府军政要员及外国政做生意业来宾的下榻之处。
1949年,阎锡山来南京,他自家私邸就在不远处的颐和路,但他却来这里包房,呼朋唤友,一住多日;此前,蒋介石、宋美龄、李宗仁等头面人物的诸多主要活动也都在这里举行。

试想,能举行“国家级”仪式的饭店能不豪华吗?称得上“都城饭店”的宾馆,能不上档次吗?

如今,就楼层而言,它已风光不再,但它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厚重的历史气息,却是后来者无可比拟的。

出巨资兴建都城饭店的也是一个重量级人物。
这个人叫陈光甫,镇江人,是创立上海商业银行的金融大亨,在民国财政部也有一席之地,此人还创办过中国最早的旅行社。

据记载,都城饭店始建于1932年,由华盖建筑事务所著名建筑师童寯设计,并由实力雄厚的大华复记建筑公司和联合成记营造厂联合承建,第二年竣工。
占地1376平方米,建筑面积926平方米,工程总造价21万元。

都城饭店坐北朝南,其风格为当时盛行的“国际式”当代派风格。
全体建筑为钢筋混凝土构造,出于对建筑功能和所处地形特点的考虑,建成了不对称的构造形式。
大楼主体呈几何对称,中部为厅楼,高四层,两翼部分为三层。
立面紧张以窗和墙体组成水平线条,构思新颖独特、简洁大方。

同时,集中供暖与制冷空调等完备的宾馆举动步伐,的确给当时的饭店加分不少。

当代风格的都城饭店在同期建筑中别具一格、独领风骚。
纵然是21世纪的本日,这座设计精美、举动步伐完备的民国豪华饭店也一点不显掉队。

就拿主楼大厅来说,这里有透明玻璃顶的天井,白天根本无需开灯,全体厅堂便已沐浴在明艳的自然光中,那些靠灯光堆积起来的酒店大堂与此比较,切实其实弱爆了!

都城饭店民国楼

大厅连接二楼的西式楼梯

而大厅连接二楼的西式楼梯,色调和谐,层次分明,级级台阶向下像瀑布散开,而步步向上攀登,台阶的镜面如涓涓细流,给人以无限的相像空间,也为饭店的豪华增长一个美妙的注脚。
如今饭店的内部装饰虽然简洁,但充满了人文氛围,墙壁上总统府、秦淮河、玄武门、阅江楼、天文台五幅南京名胜浮雕充满诗意。

饭店建筑外围,有名贵树木点缀园景。
主建筑正面是一个椭圆形广场,中部设有花坛;建筑物后面还设有两个标准的网球场。
如果说泳池是高档饭店的标配,那么网球场的设置,当年,纵然是当代,也是饭店豪华崇高的标志。

1937年12月17日至八年抗降服利时止,都城饭店一贯被侵华日军上海叮嘱消磨军司令部所占用。
南京大屠杀首恶松井石根曾入住于此。

1949年南京解放时,都城饭店被解放军接管,成为原南京军区第二招待所、军区装备部招待所等。
历经战役洗礼、韶光打磨的都城饭店,如今依然矗立,以“华江饭店”招牌欢迎四方来宾。

3

扬子饭店,老外在南京用城砖垒造的城堡

当惠民河水还在汩汩流淌的时候,这一组灰头土脸的小洋楼还躲在“北大埂”坎坡下面,并不起眼。
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有一次接到采访任务,奉命走进小楼的“地下室”。
印象中里面光芒太暗,大白天要开灯,穿着蓝色制服的民警在这里紧张劳碌。

那时这里挂的是“南京市公安局下关分局”的牌子。

下关的变革天翻地覆。
惠民河被填平后,“大埂”消逝了,而小洋楼却突兀地站了起来。
再后来,有宣布说,这组灰色小洋楼,民国时叫扬子饭店,是用城砖砌成的欧式城堡建筑。

现已挂牌颐和扬子饭店

改造前的城堡式饭店外不雅观 黑松子图

再去现场看看,过去被尘土粉饰着的屋顶变成了鲜亮的赤色,远远看去,亮眼、大气、尊贵,有媒体管她叫“法国梦莎式”屋顶。
实在,红屋顶也符合国人审美情趣,春风得意。

洋人在这里开饭店绝非有时。
1899年5月1日,清政府被迫向西方列强洞开了南京的大门——金陵关宣告开关,南京港对外开放。
开埠之后,不少洋人来这里做生意、生活,内地商贾也往来贸易,客不雅观上这里已成为繁华热闹的经济区。

城以港兴。
洋人不才关建码头、办工厂、搞贸易,像和记洋行、亚细亚、美孚石油等大企业均不才关有厂房、有油栈。
新中国成立后才改名的宝善街4巷,原来就叫“美孚街”,以美孚石油公司命名的。
贸易繁荣,催生“三产”发展,也算是迎刃而解。

1912年,英国人法雷斯来到南京,在宝善街2号,美孚街边上投资建造扬子饭店。
这是南京作为通商口岸正式对外开放后最早的一家西方人盖起的私邸,起初名为法国私邸。
1927年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后,法雷斯把目光投向国民党上层人物身上,遂把私邸改为扬子饭店。

法雷斯病逝后,其妻再醮和记洋行稽查员英侨柏耐登,连续经营。

1949年南京解放,1950年扬子饭店闭歇,柏耐登携妻子李张氏移居上海,房屋由南京市政府交际处租用。
4年后,柏耐登亡故,其产权归其妻李张氏(时已入英籍)所有。
1965年,李张氏去世后,上海高等公民法院在报纸上刊登广告,未见有人持合法证件前来继续。
1968年,上海高等公民法院判其为绝产,由南京市房管局吸收,一度作为南京市公民政府交际处招待所,长江河床试验站办公用房,以及下关公循分局所在地。
2011年,扬子饭店旧址启动修缮工程,东南大学建筑系教授周琦参与设计,2016年1月修缮完毕,2017年9月正式开业,由颐和集团经营,规复了原来酒店的功能。

2019年12月,此处公布为“第四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

扬子饭店位于宝善街2号,现中山北路599号。
该饭店按照泰西圆拱发券办法砌筑,听说动用了约10万块明代城砖。
该建筑造型为法国17至18世纪模样形状,处处散发出古朴典雅的气息。
方底台式的斜坡屋顶、长方形高低错落的老虎窗、一扇扇拱形的窗户以及半露出地面的地下室小门,全体建筑俨如欧洲古堡。

关于砌洋楼用的城砖的来历,有两种说法。

一说这些城墙砖由当年居住在明故宫附近的清朝八旗子弟变卖给外商,以求生存,且有史料为证,说原来私邸门口曾有七块石雕以及非常威风的石狮子,那是法雷斯从明故宫遗址运来的。
这批文物已于1956年10月运回明故宫遗址加以保护。

另一种说法是,这些明代城砖紧张来自浦口。
曾经居住不才关宝善街的卢裕财老

人回顾说——

我家几代都是船民。
盖扬子饭店那阵子,我父母带着我给他们运送城墙砖。
城砖是从浦口点将台那里拆下的。
有专门卖力拆墙的人。
我们从那里装运城砖,沿着江北那条河到长江,再从三汊河转入惠民河,停靠在复兴桥(中山大道建筑时拆,新建中山桥)卸下城砖。
洋人太鬼奸,城砖大小尺码要一样的,并有专人验收,不合格的一律不收,也不付运费。
当时还听人说,本来这屋子几年前就开始盖了,政府不让用城墙砖,说城砖是文物,要保护好城墙。
后来,不知洋鬼子怎么搞到那么多城砖,有浦口的,还有城里什么地方的,用小车子运送来的。

实在,这两种说法并不抵牾。
砌楼用的大部分城砖是从浦口点将台运过来的,少部分是明故宫附近的。

城堡式饭店的回廊

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明王朝为保卫南京门户的须要,在浦口东、南门镇一带,建起了一道周长十六华里的浦口城,而点将台,古称中敌台,就位于浦口明城墙遗址浦子山上。
从浦子山上得到大量与南京城墙城砖相同的建材,又不会被政府的“文物保护”所限,是这些洋人中的“中国通”能够想得到又随意马虎做得到的事情。
毕竟从明故宫取砖是一件风险很大的事情。

跟南京明城墙上的砖一样,有铭文。

洋楼用城墙砖建造,相称厚实,墙壁也比普通房屋厚达尺许,一些砖头上至今还清晰地保留着“xx县提调官……”这样突出的阳文,与南京明城墙的城砖一模一样。

洋人“就地取材”、一个钱打二十四个结的做法,不经意间给今人留下了一座独特的具有历史代价的建筑遗产。
以是外不雅观上看这是一栋完备用明城砖建造的欧式奇特建筑!

东南大学建筑系教授周琦说,扬子饭店是中国近代史上罕见的一座建筑,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干系资料显示,扬子饭店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429平方米,地上3层,地下l层。
面阔34米,进深28米,总计82间。
现存砖木构造三层楼1幢、43间,二层楼房2幢、32间,平房7间。

饭店建成后,早期紧张为外国领事机构、金陵关、洋行等中外高等职员和王侯将相供应做事,后成为外国政要和使节驻宁的首选居住地。

1929年,国民政府举行奉安大典时,扬子饭店与国际俱乐部等处成为外交部招待各国专使的定点饭店。

扬子饭店让人津津乐道的,还有孙中山夫人宋庆龄女士曾几度下榻扬子饭店,并在这里接待社会各界代表,营救陈赓等进步人士的故事。

原来,扬子饭店还是宋庆龄等人在南京开展政治活动的主要场所。

参考资料:

1、《下关民国建筑遗存与纪事》南京市下关区政协学习文史委员会等2010年12月编印

2、《从扬子饭店的前世今生看南京“城市双修”》来源:“南京方案”微信"大众号

3、《扬子饭店民国兴衰的见证者 宋庆龄曾在此舌战汪精卫》

来源:2014年12月16日凤凰网江苏站

4、《明城砖垒起的泰西饭店》载2010年9月5日《当代快报》

5、《金陵关,南京对外开埠标志》载2018年12月27日《南京晨报》

6、刘丹、赵锋著《民国建筑》

7、卢海鸣著《南京民国建筑》

8、苏克勤 张淑媛著《民国中山路》

9、凤凰网《解密中心饭店的前世今生》

特殊提醒:文中引用多少网图,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