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 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对gooood的分享

杭州第二中学钱江学校位于杭州市萧山区钱江世纪城。
项目方案为48班中学。
作为拥有120年悠久历史的杭州第二中学,新校区设计秉承了东河校区的灰砖以及滨江校区的红砖。
新校区内核心区公共建筑为红砖建筑,外围实验楼、传授教化楼和男女生宿舍楼等采取灰色系砖或多彩真石漆建筑。

王溯建筑设计师 建筑设计

女生宿舍楼鸟瞰 ©章鱼见筑

方案设计之初男女生宿舍楼为前后平行支配的两栋楼。
后听取校方宝贵见地,处于高中期间的男女生应只管即便避免视线及流线的相互滋扰。
故将男女宿舍楼分开支配,男生宿舍楼支配于校园东北角,附近运动场、篮球场等体育举动步伐。
女生宿舍设于校园西北角,与一层小尺度国际互换中央围合成校园中央花园。

因男生宿舍与女生宿舍功能造型相似,故本案着重选择女生宿舍楼进行先容。

女生宿舍楼南立面 ©章鱼见筑

建筑布局

考虑到女生宁静、柔美的性情特色,女生宿舍楼依水而设。
设计师脑海中描述着这样一幅场景:晒满晨光的水面,倒映着三两而坐晨读学生。
到了傍晚,学生从传授教化楼返回宿舍楼路子国际互换中央二层屋面平台,或休憩或嬉戏或容身远眺,此处成为学生放松心情的去处。

晨光下的女生宿舍楼 ©章鱼见筑

傍晚国际互换中央二层屋面平台 ©章鱼见筑

华灯初上的女生宿舍楼 ©章鱼见筑

形体天生

有别于传统的宿舍楼,幽暗的长走廊串联着一间间寝室单元。
本设计结合地形,将建筑一分为三,相互错动。
迁移转变处设置阳台,让阳光洒进建筑。
阳光给建筑带来了温度,设计给学生带来了温情,迁移转变处的公共空间为学生供应了互换活动的场所。

形体天生-1 ©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形体天生-2 ©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形体天生-3 ©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三个错动的单元各有一部楼梯,可进行垂直独立管理,为校方增加了年级分区的另一种可能性。

形体天生-4 ©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形体天生-5 ©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立面逻辑

建筑主色调为灰色,在寝室阳台与入口处点缀了橘赤色墙面,为建筑增长了一份暖意与活力。
并与校园内红砖建筑有了群体建筑间的呼应。

主入口侧墙 ©章鱼见筑

女生宿舍楼东北角 ©章鱼见筑

考虑到处于青春期女生对付私密性的考虑,阳台处下挂以及竖向的斜面遮挡了阳台晾晒的衣物以及阳台洗漱台。
避免外立面被晾晒衣物毁坏的同时,斜面在阳光照射下产生的光影效果,为建筑授予了一种韵律美。

南立面局部 ©章鱼见筑

女生宿舍楼东南角 ©章鱼见筑

女生宿舍楼沿街立面 ©章鱼见筑

室内空间

宿舍户型为六人间,为了避免户内走廊侧采光不敷,尽可能压缩户型进深,同时家具紧凑集约支配。
户内由两组高下铺、两组上铺下桌以及两组收纳柜组成,知足住宿条件同时兼顾寝室内学习哀求。

同时为应对中学生清晨上学韶光统一,韶光紧凑的特点,户内通过干湿分离设计了三处洗漱盆应对利用高峰时段。

寝室 ©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寝室轴测图 ©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每个寝室入户门与走廊设过渡空间,在生理上增强了学生对付寝室的归宿感。

走廊 ©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为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宿舍一层设活动室,是学生匆匆进友情的小天地,同时也是家长接待室,为来访家长供应探视空间,不必进入寝室内打扰其他同学。

活动室 ©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宿舍楼门厅 ©章鱼见筑

宿舍楼走廊 ©章鱼见筑

结语

宿舍楼原来是一种功能相对大略建筑类型,但是通过对细节的存心处理后,从实际功能出发,让利用者体会到设计中的心意所在,宿舍楼也能成为一座不平凡的建筑。

女生宿舍楼西南角 ©章鱼见筑

本项目所留下的遗憾是,受限于知足学生住宿人数哀求与不能打破总建筑面积两个成分制约,未能将三个单元间连接部北面的活动室实现,本项目只实现了南面的不雅观景活动阳台。
原设想北面空间可复合活动室、茶水间等便于学生生活又便于校方集中管理的多功能空间。

女生宿舍楼与国际互换中央 ©章鱼见筑

建筑模型 ©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项目图纸

总平面图 ©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标准层平面图 ©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南立面图 ©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东立面图 剖面图 ©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项目名称:杭州第二中学钱江校区—女生宿舍

设计单位: 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设计韶光:2015年10月—2016年10月;

完成韶光:2016年11月-2019年9月

总建筑面积:7570平方米

地上建筑面积:7570平方米

拍照版权:章鱼见筑

客户:杭州市教诲资产运营管理中央

材料品牌:面砖:爱克陶、多彩真石漆:三棵树、low-e玻璃:南玻

主创建筑师:范须壮、徐荪

建筑设计团队:范须壮、邝洋、徐荪、张元升、朱恺、王溯

构造设计团队:钱磊、阚建忠、韩俊

设备设计团队:陈激、郑国兴、任晓东、杨国忠、方火明、孙登峰、黄钦鹏、邵春廷、王杭、叶敏捷

室内设计团队:李静源、周媛、罗宝珍、王丰

景不雅观设计团队:姚浩军、李将甫、周文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