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温庭筠《新添声杨柳枝词二首》

一个“安”字,道尽入骨相思。
著名生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Harold Maslow)提出了人类需求五层次理论(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罗列,由下至上,呈金字塔形状。
生理需求无疑是基石,对安全的渴望,对生生不息的追求,是生物的共性,也是本能。

安字建筑设计讲授片 常用建材

图1.1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当代社会,高楼耸立,阔别山林,人们居住在自己的家中,无风吹日晒,觉得非常安全。
但是在远古时期,人类的先人自由奔跑在天地之间,采摘佃猎。
当深夜降临,燃起篝火,驱逐未知的危险,因而对安全的需求非常强烈。
随着文明的发展,生产水平大幅提升,人类有了建筑,可以遮风挡雨。
于是就逐步涌现了房顶的字形——宝盖头:宀。

宀(拼音:mián),汉语非通用字。
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其古字形像房屋的侧视形,本义即房屋,引申为覆盖。
宀是汉字部首之一,序号:48 。
作为部首时常称之为“宝盖”或“宝盖头”。
宀在当代汉语已经不用,但它是一个主要意符。
由“宀”构成的字可分为四类。

(1)指称房屋的,如:家、室、宅、宫;

(2)与房屋有关的形容词,如:宽、寒、宏、寂;

(3)与房屋有关的动词,如:寄、寓;

(4)与房屋关联的其他词:客、实、富、宁、安。

由此可见,【宀】象征着安全。

(基本信息紧张来源:汉典网)

图1.2 “宀”的甲骨文

图1.3 “宀”的演化

后来,人类逐步有了一个安全的环境,因此停滞迁徙,选择了肥沃的乐园,繁衍生息、建造房屋、养殖畜生。
例如【家】字,便是宝盖头(上)+猪(下),象征着安全、繁荣与富余。

图1.3 “家”字的演化

那么回到【安】字本身。
“安”是高下构造,上面的“宀”象征着安全,下面为何又是“女”字呢?

《太上老君说常寂静经》里提到:“男动女静。
”《红楼梦》第二回里冷子兴向贾雨村落转述的贾宝玉的话,也提到:女儿是水作的骨肉;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

《诗经》中有一名篇,名《静女》。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翻译】闲雅贞静姑娘真美好,约好在城角楼上等我。
故意躲藏起来让我找,急得我搔头徘徊,内心迫切。
闲雅贞静姑娘真美好,送我一枝红彤管。
鲜红彤管有光彩,爱它颜色真鲜艳。
郊野采荑送给我,荑草美好又珍奇。
不是荑草长得美,美人相赠厚情意。

由此可见,女属阴,属静,属贞,属地,厚德载物。

那么回到“女”字的本义。
“女”字是象形字。
甲骨文“女”字像女子两手胸前交叉、屈膝而跪的形状,跪姿象征着柔顺、谦卑。
或于头部加一横画以示其头饰,更显女性特色。
有的甲骨文在臂弯位置加两点表示乳房,写成“母”或“每”。
春秋金文屈膝而跪之状已不显,战国笔墨继承春秋金文,但笔势略有变革。
隶书已将屈膝之竖笔变为一横笔,为楷书所本。
本义指女性,能生养、哺乳的人类中雌性。
金文、承续甲骨笔墨形。
篆文承续金笔墨形。
隶书严重变形,甚至“人”形消逝,“手”形消逝。
与“男”相对(来自百度百科)。

图1.4 “女”字的演进

综上所述,【安】字,从甲骨文的象形表达上,是一位优雅的女性,悄悄跪坐在家中,或许她在等待归家的父母、丈夫、孩子,或许她在独处,悄悄沉思。
全体画面安和美好,给人以安宁之意。
跪坐又称正坐、跨鹤坐,跽坐,是汉族古时的居坐的一种办法,即席地而坐 。
臀部放于脚踝,上身挺直,双手规矩的放于膝上,身体气质端庄,目不斜视。
延申到当代,相信各位也有所同感。
结束了一天劳碌的事情和学习,回到温馨的家的港湾,看到亲爱的家人们,内心油然而生一种安宁祥和的觉得。

我想,那闪烁残酷的万家灯火以及灯火下等待你归家的爱人们,也是每个人觉得安宁平和心灵之乡的归宿吧。
吾心安处,即是吾乡。

图1.5 “安”的演化

(上图来源:李乐毅,《汉字演化五百例》,北京:北京措辞学院出版社, 1992.05.图片版权和著作权归作者和出版社所有,仅供学习互换)

本文原创,非商用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注东方国风美学,get有趣的国学知识。
日拱一卒无有尽,功不唐捐终入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