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建集团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成功中标国家远洋渔业博物馆观点性设计方案。
项目由华东院奇迹九部、福州设计院配合尽力,从多家国内外设计机构中脱颖而出,顺利中标。

作为福州(连江)国家级远洋渔业基地的配套工程、国家主导培植的项目、国家级主要文化项目,国家远洋渔业博物馆以创意性与自然性融入空间优化计策、彰显培植渔业文化魅力为目标,引领打造文化建筑场所新地标。

渔业养殖建筑设计 新型材料

项目背景

项目位于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琯头镇粗芦岛福州(连江)国家远洋渔业基地内,西邻福州马尾造船厂,东侧为郑和舟师下泰西的誓师地“福斗寺”等主要文化遗址,是闽江出海的咽喉位置。
项目拟建成一个以“远洋渔业文化及产品”为主题的大型国家级重点博物馆,积极发挥远洋渔业家当集聚效应和辐射效应,促进当代渔业家当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推动福建、福州更好履行“走出去”计策,运用好“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同时利于传播社会进步的思想道德、科学技能和文化知识,培养青少年的海洋兴趣、增强全民海洋意识,致力推动海峡两岸高品质的文化旅游,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经济发展。

力求以创新、开放、探索为目标

成为海内独具特色的专业化海洋博物馆

设计理念

方案以“鲸跃山海”为主题理念,领悟当地文脉资源意象设计,象征脚踏实地抓实干,沉稳如山,勇于拼搏肯创新,激情亲切如海。
山海之间,因此连江精神为代表的所有渔业奋斗者千百年奋斗进程的昭示;鲸跃其上,是对生命的热烈讴歌,对发展的欢迎与决心。
鲸跃山海,全力以赴,冲向未来。

方案以山、海、人、鱼四个主题为线索串联,将建筑、景不雅观、室内设计融为一体,空间丰富,移步易景,为参不雅观者供应身临其境的体验。
设计与自然领悟、与场所连接、与市民互动、与城市对话, 打造富有层次的空间变革,塑造美好的风貌景不雅观,旨在打造一个当代化、独特且富有文化气息的博物馆,以展示远洋渔业的历史、文化、成果及未来。

总体设计

项目包括国家远洋渔业博物馆主体工程、博物馆配套绿化停车场工程两部分。
博物馆根据用地轮廓及现状,结合附近的海洋、山地及北部停车用地,将博物馆主体以横向长条楔形平面形态布局于基地内,西北侧设室外展区,东南侧为入口广场,共同构成中间宽两侧收窄的空间形态。
较宽的中间处由城市道路至海边延伸构成空间构造主轴,主轴线串联基地南北两个区域,形成一轴两翼的空间格局。

建筑单体

建筑单体以流线性为基本形态,犹如鲸鱼跃起于山海之间,以流动自然的形态及起翘的灵动态势与天然生态绿境融为一体。
建筑主体以白色为基本色,贴合滨海干净清爽的形象。
建筑屋面以银灰色为主覆盖整座场馆,白天在阳光的照耀下如海面上盈盈发亮的波光,令建筑物充满未来科技感。
外立面以米黄色石材层叠布局打底,塑造船只及鱼类腹部的特点,敦实的材质为整座建筑增长了厚重感,庄严又不失落美感。

大厅视野开阔,合营曲线型屋顶及落地窗打造灵动空间不雅观感;序厅内部空间感强,合营投影可打造场景,供应不同感想熏染的丰富性、意见意义性体验。
依据展陈内容需求,综合传统展示、新型展示、智能化展示、互动展示平分歧要素,以“人文场景互动”综合性展示手腕为依托进行展陈支配。

通过打造中间低两侧高的天涯线,合营建筑上层屋顶平台设计打造良好不雅观景视野,同时建筑沿海面中轴正对大海亲水步道延伸位置,形成可沿途不雅观景的良好视点。

博物馆主体采取极具当地特色的起翘屋檐,南部地块设有地下停车场及局部地上停车空间,并设有数量足够的各种出入口。
而北部为紧张地上停车场,各功能区域共同形成空间合理和丰富的总体设计。
同时交通方案充分表示“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理念,合理剖析周边道路交通条件,组织便利可达、清晰合规的内部紧张人行及车行流线。

凭借在重点文化举动步伐专项设计上精良的技能实力和出色的办理方案,华东院积极推动国家渔业的深蓝计策,通过建筑形式、意象、空间、细节、材料塑造在地的文化体验,打造人们理解海洋、认识渔业的主要窗口,传承和弘扬远洋渔业文化,助力国家发展渔业走向深蓝。

项目档案

项目地点:福建福州

培植单位:福建福州连江县当代海洋投资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建筑类型:文化举动步伐

设计韶光:2023年10月

占地面积:5100平方米

建筑面积:23633平方米

建筑高度:18米

设计总卖力人:刘智伟

项目经理:缪弘、成婷

建筑设计:刘智伟、方弘毅、张美峰、陈桐、原泽宇、陈泉金、吴林真、章子恒、高宏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