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北海公园游览,人们大多都会乘着歌声荡舟湖面,再和最具标志的白塔合张影。但可能很少有人知道,北海公园是北京现存最古老的皇家园林。
北海公园研究室主任张冕先容说,北海园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金代:
张冕:“在辽代的时候,辽王室就在此建筑了许多宫殿式的建筑群。如果我们把北海作为园林来讲,它始建于金大定六年,公元1166年,当时金世宗完颜雍按照‘一池三山’的建园手腕,把这里进行了系统的方案,使它成为一个完全的园林,距今已经800多年。北海实际上是现存建园最早,也是保存最完全的皇家园林。”
清末民初北海
在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迢遥的东海有三座仙岛:蓬莱、方丈和瀛洲。此后,“一池三山”的意象广泛运用于园林的建筑中。在北海公园,“一池”便是太液池,三座“仙山”分别是琼华岛、团城和犀山台,而琼华岛对应的是“蓬莱”。
张冕:“古代的天子在营建园林时,他们每每会把一些神话题材引用到自己的设计里,表达虽然作为帝王没有找到真正的瑶池,但最最少营建了属于自己的人间瑶池。”
清末民初琼华岛
当年金世宗在北海建筑的叫太宁宫,以北宋的皇家御苑“艮(gèn)岳”为范本。直到现在,琼华岛上还保留着从艮岳园掠来的大量太湖石。
北宋政和七年,也便是公元1117年,宋徽宗敕令在都城汴京城的东北角兴建“艮岳园”。出于对艺术极致的追求,他不惜统统代价从各地包罗佳构太湖石,由专门的运输队运往艮岳园中堆筑成山。
张冕:“宋徽宗赵佶设计的艮岳御园,经由了永劫光的设计,同时不断地搜集奇花异石来进行园林的营建。建成之后,可以说艮岳御园是那个历史期间全天下最俏丽的园林。”
1127年,金人灭北宋。随即将艮岳园中的太湖石运往北京,这并不随意马虎:
张冕:“古代的工匠们用了许多的方法,比如他们不仅用泥土把太湖石里面许多波折孔洞的空间进行添补,还在表面绑了厚厚的麻绳,作为当时的减震包装。更多是沿用水路,用船将太湖石从东京汴梁,也便是本日的开封,一贯运到了北京城。”
1166年,金世宗建太宁宫,将这些太湖石堆叠于琼华岛上。而此后,这批宝贵的太湖石也曾被挪用和重新设计利用。
张冕:“我们现在看到的实在已经不是它金代时候的形象了,由于在历史上它曾经多次被挪用。个中挪用最多的是清乾隆天子,他挪用了琼华岛大量山石到自己的御花园,重新地进行了方案利用,而后又选取了北京周边的一些青白石填了进来。”
如今,北海的艮岳石紧张分布在琼华岛南坡的永安寺。它们穿越千年,诉说着一段王朝兴衰的沧桑史。
艮岳石
金代末年蒙古军队攻占了太宁宫,成吉思汗将琼华岛赏给邱处机辟为道院,改名万安宫。公元1267年,忽必烈敕令环绕琼华岛兴建新的城市。
都城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郗志群阐明说:
郗志群:“这个地方在金代的时候已经成为了皇家的离宫别苑,忽必烈来到北京往后,他看中这个地方,当时忽必烈便是住在大宁宫,由于中都城已经被烧了,以是他对这地方很欣赏。琼华岛阵势相对较高,此外它周围还有水,这片水域是当时大都城里最大的一片水域。”
北海公园研究室主任张冕认为,这一选择紧张是从都城的用水来考虑:
张冕:“原来的金中都所用的莲花河水系,不敷以知足全体都城用水,以是忽必烈就选中了以琼华岛为中央更为丰沛便捷的北海水域。”
由于选定了环绕北海水系,以至元大都新城和金中都老城紧相毗邻,并在明世宗扩建北京外城时合二为一,由此形成了在同一地点绵延不断的870年都城史。
张冕:“琼华岛影响并见证了北京城的建都,包括从金中都到元大都到明清北京城的变迁过程。”
历代统治者在营建琼华岛的过程中,在继续前朝遗产的根本上,既与汉文化领悟,也保留着自己的文化特点。
张冕:“在元代的记载中,琼华岛设有单独的房屋,用做为皇室准备分外的奶制品,以是它在翻建的时候都会有时期的特点。”
现在我们所看到的琼华岛上的景不雅观和建筑,基本都是清代乾隆年间营建的,依然能看到多民族文化在这里融为一体:
张冕:“在琼华岛南面半山腰有一块石碑,叫做《白塔山总记》碑,是由乾隆天子亲笔写的,记录有关琼华岛的一些历史沿革及变迁。这个碑是4面,分别用汉、满、蒙、藏4种笔墨来写同一个内容。”
《白塔山总记》汉文
《白塔山总记》满文
《白塔山总记》蒙文
《白塔山总记》藏文
1925年,北海从皇家御苑变为公园,成了人们休闲游览的好去处。当游客再一次泛舟湖面,或许感想熏染到的不再只是风凉的风,还有超过千年的沧海桑田和多元一体的丰富文化内涵。
资料来源:北京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