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我详细查了资料,这种建筑风格称之为“新汉风建筑

▲西安大兴东路沿线的屋子 图源陕光灯 终南行者摄

汉风建筑设计理念解释 常用建材

1、

城市特色,“千城一壁”的问题很多年前就有人提出,目前依旧是一个热点话题。

在西安除了文物古迹以及其他地标性建筑之外,险些一个区域的形象便是一个个小区和商业建筑的样子容貌,站在十字路口你分不清这是哪座城市?而大兴东路沿线给人一种视觉上的辨识度,让人一举头便深印深刻,浩瀚高层住宅坡面仿古屋顶使得它与西安其他区域不同。

▲西安大兴东路沿线街道随拍 图源陕光灯 终南行者摄

从2010年正式开始,这里的新汉风建筑开始大规模开工培植,按照规定,区域内所有建筑都将统一为“新汉风”建筑风格。
如今整整十年过去,新汉风建筑群已基本形成,目光所及之处,不管是公共建筑还是住宅建筑,仿古屋顶都已成为了最显著的标识。

分歧凡响是不是一定就好?这种高层住宅屋顶加盖仿古屋檐的做法遭到很多人的质疑,认为是不伦不类,乃至还涌现过一些安全事宜:

比如冬天仿古屋檐易结成的冰溜子,掉下砸伤过人的事。
后期干系部门对建筑设计哀求进行了统一规范,明确新汉风仿古建筑一定要有排水设计(包含排水沟的宽度、深度及边缘挡板高度),才避免了类似事宜的再次发生。

2、

大兴东路沿线,是西安存在感较弱的一个区域,人们更习气把这里俗称为“大白杨”和“小白杨”。

历史上,这里位于汉长安城复盎门以南,唐长安城西北侧,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秘闻,是大汉、盛唐期间皇室的主要休闲、娱乐、文教场所。
现在这里紧张以成片旧城改造、工业企业迁居改造为主。

▲汉遗址在区域内的分布图

坦白来讲,这里没有高新、经开、曲江、浐灞等新区拥有广阔的地理空间和上风家当,一眼望过去全是高密度的住宅区。
而新汉风建筑传承着“当代建筑地域化,地域建筑当代化”的理念,是一次建筑形制上的继续和创新。

▲大兴东路沿线新汉风建筑随拍 图源陕光灯 终南行者摄

两千年前的汉代,实现了大一统和中心集权制,其政治、经济、文化空前繁荣,这个充满信心、积极向上的时期,孕育了许多艺术珍品。
宏伟壮丽的宫殿,超越时空的壁画,古拙雄浑的石刻,雄伟劲健的汉隶,还有巨丽宏衍的汉赋,这统统都彰显了汉帝国的阵容,同时也向众人展示了汉王朝“以大为美”的审美风尚。

▲西安阿房宫 图源网络

汉代建筑的审美,是凝重与飞动统一,气势阔大,每一处都在力争表现出原始古拙而壮大的生命力。
中轴线的布局手腕、阙的利用、多样性和飞动之美则是而汉代建筑的紧张特点。

新汉风建筑,是延续汉代建筑特色与意向的新表达,通过萃取提炼出汉代文化与建筑的特色元素和语汇,在当代建筑设计中加以传承和运用,将汉代建筑的文脉、神韵、符号、材料、肌理用新的建筑措辞,整合到当代建筑中,形成能够表示出延续历史文脉与表现地域特色的都邑形象与建筑形象。

▲斗拱和门窗栏杆

我查阅了干系资料,在建筑构造上,新汉风建筑有着底层裙房、建筑主体、坡屋顶三段式组成显著特点,通过对建筑体量收分的方案,营造出不同于常规当代建筑的轮廓和城市天涯线,其色彩以赭石、浅灰、土黄为主基调,这也符合西安市整体的建筑颜色,用阙做功能性或装饰性建筑或构筑物,通过当代建筑材料传达汉代文化所带来的空间感想熏染。
整体上有着持重、粗狂、恢宏、大气的显著特色。

▲三段式立面

除西安之外,2010年前后,也有干系学者揭橥了关于环球化背景下淮南市“新汉风”建筑体系的建构的论文,提出在安徽省淮南地区创建具有汉文化特色的城市和建筑特色,但从详细实践方面来看,不及西安推动力度大。

▲2015年淮南寿州窑项目方案方案博物馆效果图

3、

2019年6月,西安市民政局、自然资源和方案局印发《西安市建筑物命名管理办法》,指出不得利用怪诞、虚夸、含义不明的词语命名,杜绝不规范地名,避免利用生僻字、多音字,提倡利用具有历史文化代价及与我市历史文化风貌折衷同等的名称。
在我看来,除了建筑物命名之外,实在建筑风格更为直不雅观、更为主要。

西安,前后有西大街和大唐不夜城的仿唐建筑群,就单从建筑风格和特色而言,西大街是值得肯定的(商业衰败暂且不谈);而“新唐风”建筑更是为曲江带来了基于区域历史文化的城市区域特色,使得曲江成为著名的示范区。

▲西安曲江新区的“新唐风”建筑

放眼全国,南方的徽派建筑运用于当代高层建筑之中一贯以来也同样受到关注。
徽派建筑有三大特点:青瓦、白墙、马头墙。
徽派建筑在高层中紧张运用的是它的外部造型,即马头墙,在设计上,提取传统中式建筑元素,利用当代材料工艺表达出来。

▲青瓦白墙的徽派建筑,马头墙是其灵魂 图源网络

如何将坡屋顶、马头墙、门头、垂花等中国传统建筑元素在利用时,做到体量关系适宜,重新抽象和利用中式元素,考虑其比例,力求神似,是一个很大问题。

往大了说这也是新中式的高层住宅建筑的问题,小的低层建筑比较随意马虎实现有机结合,而高层建筑如何设计建造出既符合中国传统建筑美学又有当代当代建筑美学,是对设计师极大的磨练。
倒是现在很多售楼部把新中式建筑的美拔到一定高度。

▲某楼盘售楼处 图源网络

不管争议与否,经由十年的大规模培植,新汉风建筑已成规模,且特色光鲜,个中部分建筑已成为地标性建筑,比如老城根GPark商业街区,在商业街入口处的双阙建筑风采用了“拼贴”的手腕,将汉代织锦作为建筑表面装饰的纹样以及二层铁艺扶手栏杆的样式,四神兽和龙凤纹样作为窗墙和重点部位的装饰图样原型,神态百样的汉雕貔貅作为灯柱顶部装饰,汉陶俑中的杂耍人物利用到广场和街道的雕塑之中。
同时,建筑师在东侧入口处设置的一对高大门阙式建筑以及漂浮于整条街道之上的多媒体透光天棚,不论在城市尺度还是街道空间上均营造了独特的可识别性。

▲西安老城根Gpark 图源网络

4、

关于汉风建筑,就中国目前的实践案例来看,较多的是一种主题式的实践探索。
比如相继建起了一些规模巨大、试图还原汉代的生活、城市和建筑的影视城或主题公园;而仿古大屋顶建筑,1930年旁边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后,就开始在建筑上大力推崇“中国固有之形式”,国民政府主持修造了中山陵等一大批政府机关和公共奇迹建筑,大多都采取了西式建筑加大屋顶的形式。

建国后,都城培植大力发展民族风格的建筑,而到底如何发扬?北京建筑界都有疑虑,“创造我们的新建筑。
这是一个极难得问题,诚笃说,我们全国的营建事情者恐怕没有一个人知道若何去做。
”大多数建筑师没有韶光思考,还是照搬民国期间积累的成法,在当代钢筋混凝土之上叠加斗拱和大屋顶。
于是,北京的大屋顶建筑,就铺天盖地的推广开来。

▲北京西站 图源网络

民族文化宫、北京图书馆新馆、双安阛阓,以及著名的北京西站……或许这种风格与老北京风貌较为贴合,长期以来得到了北京市民的认可。
如1988年,经市民投票产生的“北京80年代十大建筑”中,大屋顶式的北京图书馆新馆得票第一。

而在西安张锦秋院士设计的唐华宾馆、陕西历史博物馆、陕西省图书馆以及正在培植中的陕西考古博物馆等等“新唐风”建筑,也得到"大众年夜众的认可,构成了一张张西安的城市名片。
说到底,我们不反对大屋顶构造,不反对传统建筑和当代建筑的创新,而是反对其与周边环境的和谐以及建筑本身的整体美感。

▲2019年9月8日,全国首座考古博物馆陕西考古博物馆正式开工培植,采取唐风建筑、园林化风格(图为效果图)

另一方面,西安的公共建筑和住宅建筑对付关中传统民居建筑的传承险些看不到影子,倒是曲江池阁下的几家民宿完全保留了关中民居式古朴的建筑风格,散发着独特魅力。

新汉风建筑,让西安建筑样式保持了多样性,至少在高层住宅建筑上,不再是齐刷刷的“韭菜楼”。
我们期待更多高品质有西安特色的建筑涌现。

参考文献:

[1]新汉风建筑风格初探--以西安市大兴新区城市休闲街为例| 魏文渊

[2]古都西安|贺从容

[3]你北京的这些近当代建筑为什么要顶着个“大屋顶”|姚白莞

作者:终南行者

陕光灯(shaanlight)出品

原创作品,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