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盆水泼到地上,迅速渗入地下,地面只留一片湿渍;下凹式绿地,下雨天可积蓄雨水,减少绿地灌溉用水;地下蓄池塘,把降雨储存起来,可以用来绿化灌溉、洗车、消防…… 12月12日,在徐州生物工程职业技能学院海绵城市市政改造工程验收现场,生态停车场、透水路面、雨水花园、下凹式绿地、雨水调蓄池等一系列“海绵城市”培植举动步伐让人线人一新。
“传统城市培植模式,处处是硬化路面,紧张依赖管渠、泵站等‘灰色’举动步伐来排水,每每造成逢雨必涝,旱涝急转。
但在‘海绵城市’培植中,利用植草沟、渗水砖、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等‘绿色’方法来组织排水,既避免了洪涝,又有效地网络利用了雨水。
” 项目施工卖力人马欢见告。
徐州生物工程职业技能学院的东北角,曾经是一片荒地,如今已化身一座小公园,地下还建有一个容积为500立方米的雨水调蓄池,用来规避雨水洪峰和实现雨水的回收利用。
校园内共建成约1.1万平方米雨水花园,花园比周边低0.4米,周边建筑的雨水都可汇入雨水花园内的溢流井,过量的雨水再通过它流至雨水管网。
海绵城市改造给校园带来了可喜变革。
“校园环境更美了,绿化更多了,水也更清了,原来的水泥地都变成了可以透水的停车场、生态步道和花园,下雨天上课完备不用担心湿鞋了。
”学生杨婧见告。
自2016年5月成功获批省级海绵城市首批试点城市以来,徐州一贯积极构建近远期“海绵城市”可持续培植项目库,有序推进方案履行。
个中,东至三环西路、西至纵五路,北抵大彭路(徐商路),南抵王长山、家后山、磨山山脊线,总面积约9.9平方公里,是徐州“海绵城市”培植示范区。
除了生物工程学院海绵化改造工程,徐州市海绵办近期还陆续验收了荣盛麓山荣郡二期、中海熙岸华府等项目。
“宅间绿地都是雨水花园或雨水花坛,即便下大雨,小区一点积水都没有,雨水花园里,各种水生植物郁郁葱葱,既舒适又都雅!
”在中海熙岸华府小区,居民马姐高兴地说。
华府小区“海绵城市”系统培植紧张因此城市建筑、小区、道路、绿地与广场等培植为载体,同时新建多个“海绵体”,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小区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
该项目也是徐州市首个“海绵城市”培植系统配套全面的小区,包括生态树池、雨水花园、雨水花坛、下凹式绿地、透水铺装、透水混凝土、消能池、雨水调蓄池等。
如今,“海绵城市”正逐渐从观点走进徐州市民的生活。
位于三环西路西侧、徐萧路北侧的卧牛山公园,在培植中融入生态理念和“海绵城市”理念,公园内处处可见下沉式雨水花园,乃至一个斜坡、一条上山的步道,都是这个公园的“海绵”,人们称它是一个“会呼吸”的山体生态修复公园。
何莹子 张耀文

徐州海绵城建筑设计 住宅建筑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