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9月28日,位于山东曲阜的孔庙内都会举行祭孔大典,纪念中国古代主要的思想家、教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
北距孔庙4公里,一座领悟了孔庙大成殿和汉唐建筑风格的当代建筑与“三孔”天下遗产遥相呼应。
这便是作为“三孔”文化遗产主要延伸,展示至圣先师孔子平生、思想以及孔氏后裔生活的孔子博物馆

孔子博物馆外巨大的孔子塑像。
受访者供图

曲阜仿古建筑设计 知识问答

儒家文化的新地标

青铜器“商周十供”、战国期间黄玉马、《孔子杏坛讲学图》、明代蟒袍、记录400多年历史的孔府档案……孔子博物馆珍藏着具有光鲜中国传统家族特色、极高历史文化代价的文物,不仅是孔子后裔“诗礼传家”家风的集中表示,也是孔氏家族沉浮、中国历史沧桑的见证,更是孔子和儒学对中国历史产生深刻影响的见证,构成中国文物史上的独特珍宝。

讲解员正在给游客讲解孔子博物馆藏品。
受访者供图

孔子博物馆位于曲阜城中轴线的南端,一条大成路贯通博物馆与孔府、孔庙、孔林,在空间方案上表示了“三孔”与孔子博物馆的内在联系。
古今文化一脉相承,超过时空交汇一处。

博物馆由两院院士吴良镛担纲设计
在孔子博物馆开馆贺信中,吴良镛曾说道,孔子博物馆的方案培植不仅是“三孔”天下遗产的自然延伸,也是新时期传承弘扬中华精良传统文化,讲好孔子故事、中国故事的主要载体。

恢宏而简洁是建筑的措辞,进入巨大体量的仿古建筑,肃穆、持重之感迎面而来。
走进序厅,巨大孔子像浮现在乳白色书墙上,在灯光变革下时隐时现。
特种亚克力材质的书墙展示了《论语》《儒家思想与当代社会》等诸多阐释孔子思想的代表作。

“我们希望能有所创新和打破,利用了这种半透明、乳白色,犹如白玉石般质感的书墙,来展示儒家文化的厚重和历史。
”展陈紧张卖力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交互媒体艺术设计研究所所长张烈说。

触摸千年文脉

孔子博物馆内,一幅明代的《孔子讲学图》吸引了浩瀚游客容身不雅观赏。
在画幅的上部,孔子端坐在松杏之下,面前一弟子拱立聆听,左边三弟子侍立。
在画幅的下部,十六位弟子沿山路而上,他们纷纭向孔子设教的地方走去,表现出孔子“弟子弥众”这一景象。

孔子博物馆内孔府档案展区。
受访者供图

《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

“孔子创办私学大力遍及知识、删述六经保留聪慧火种,形成了一整套对后世产生深刻影响的教诲方法与理念,他的思想注入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血脉。
理解中国传统文化,首先要理解孔子。
”孔子博物馆馆长郭思克先容。

三圣像展出图。
受访者供图

孔子博物馆藏品中,不乏后人表达对孔子思想爱崇的珍品。
一幅明代《三圣图》绢本水墨,图中绘有孔子、颜子、曾子三位圣贤,画作看似平平无奇,但细看便能创造它的奥妙:画上三人的衣纹是由蝇头小楷书成的半部《论语》。
可谓独具匠心,极具不雅观赏代价。

反响孔子生平行迹的明代彩绘《孔子圣迹图》,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反响人物业绩较全、具有完全故事情节的彩绘连环图画。
“它紧张取材于《史记·孔子世家》,亦兼采《孔子家语》《论语》和《孟子》等,构图精练,内容丰富,情节完全。
不仅反响了孔子的伟大思想,而且能使众人知晓至圣先师的善德懿行、人文内涵,也表达了人们对孔子的崇仰之意。
”孔子博物馆副馆长杨金泉说。

孔子博物馆衣饰修复师正在修复明代衣饰。
新华社 张昕怡 摄

孔府衣饰则与孔府生活息息相关。
一袭葱绿地妆花纱蟒裙悄悄陈设在展柜中,红、绿、金为主调的裙面炫彩夺目。
“明代衣饰上承周汉,下取唐宋,是集大成者。
孔子博物馆珍藏大量明代孔府衣饰,设计精美、做工讲究,凝聚着几千年延绵不断的中华文明,表示着衣冠载道、尊孔崇儒、彰显礼乐的文化内涵。
”郭思克说。

穿越时空对话先哲

“80后”的张岩岩是孔子博物馆的一名纸质文物修复师。
蒸馏水、各种型号的刷子、喷壶……事情台上有序摆放多种工具,穿着特制事情服的张岩岩,端坐在台前,一坐便是一整天。

张岩岩及同事正在修复孔子博物馆收藏的纸质文物。
新华社 张昕怡 摄

孔子博物馆收藏大量孔府档案、器皿、衣物等宝贵文物,文物保护是博物馆的主要职责之一。

“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我们已经完成了9021卷孔府档案的整理事情。
”博物馆档案修复部门卖力人于艳龙说,孔府档案数量弘大,大多记录宅中生活日常,档案可细分为祀典、刑讼、林庙管理、朝廷政治等12个门类,最大限度还原了当时社会生活以及法治律令的状况,对历史研究有主要代价。

“您在生活中是若何与他人相处的?”“在人与人的相处中,我们可以践行仁,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自己不想要的东西,不要强行施加给别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馆内常设的“大哉孔子”展览中,模拟微信界面设计的“役夫问答”互动是博物馆里人气最旺的场所之一。
正值周末,一群小学生正聚拢在屏幕前,手指轻触就能和先贤对话,处事立人之理被融入轻松的一问一答中。

游客正在利用孔子博物馆互动装置。
新华社 张昕怡 摄

走进“互动厅·对话圣迹图”,长达30多米的数字屏版《孔子圣迹图》活灵巧现。
杨金泉说,在孔子博物馆,历史文化与当代科技交互领悟,从治学弘道到教书育人,从人生哲学到治国理政,声光电影间,不雅观众就能触摸到东方先哲思想的博大精湛,与延续千年的儒家文化同频共振。

孔子博物馆定期举办的社教活动。
受访者供图

增加互动性方面,孔子博物馆另一大“杀手锏”是丰富的社教活动。
“孔子的聪慧”“文字飘喷鼻香传统拓印技艺”,并策划推出“孔子博物馆过大年”“端午遇见‘遗产日’”等传统节日系列社教活动,广受游客好评。

孔子博物馆社教部卖力人杨孝瑜说,未来孔子博物馆将进一步完善研学活动,丰富、扩充内容,同时依托新技能,加强与学校、社区之间的互助,扩大覆盖面,让更多受众吸收到“孔子发来的”。

总策划:赵丹平

监制:闵捷

统筹:卫铁民 刘恺

:张昕怡、孙晓辉

视频:张武岳

编辑:闵捷

新华社对外部、新华社山东分社 联合制作

中国故事事情坊出品